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六十一章 后继乏力(3 / 4)
虽然这一设计让J-20永远也成不了出色的多用途战斗机,但是在制空方面,至少具备了与F-22A一较高下的能力。
对中国空军来说,这是最重要的能力!
在超视距交战阶段,F-22A与J-20都发现了对方,只是反射信号太弱,无法锁定,甚至无法确定方位距离。
直到进入视距内,两种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才初次交手。
空战没有一面倒,也谈不上旗鼓相当。
虽然双方互有胜败,但是美军很快就靠数量占据了绝对优势。
这场空战,中国空军损失了7架J-20,美军则损失了5架F-22A。双方还各损失了几十架其他战斗机。
虽然最终结果对美军有利,但是F-22A空战不败的神话到此破灭。
仅仅几个小时之后,美国五角大楼就在公布战报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认,F-22A不再是唯一的第四代重型制空战斗机。
看上去,美国落了面子。
实际上,美军却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好处。
当天,五角大楼就签署了第三次增购F-22A的合同,并且委托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F-22A的改进型号。
数天后,美国国会以几乎一面倒的方式通过了五角大楼的军购提案。
同时获得通过的,还有向韩国出售F-22A战斗机的法案。
当然,前提条件是,韩国当局肯以每架二点五亿美元的价钱购买,不然就免谈。
F-22A被推下神坛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即便在二十八日凌晨的战斗中损失了九架F-22A,部署在朝鲜半岛方向上的F-22A仍然有一百多架,而中国空军的J-20就剩下十三架了。除了被击落的七架,又有两架出了机械故障,不得不停飞。
十三架J-20肯定撑不起中国的天空。
更让人恼火的是,这种先进战斗机的第一条生产线还没有完全落成,只能以极低的生产速度小批量生产。
要想大规模量产,怎么也得等上一年半载。
与之相对的,却是实力迅速膨胀的敌人。
美国空军不但三番五次的增购F-22A战斗机,到二零一三年底,F-22A机群的规模很有可能突破一千架,还将F-35战斗机的量产时间提前到了二零一三年初,到当年第一季度末就能产出两百架F-35A与一百架F-35C。即便是进度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