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时势英雄 第一百一十章 战地抢修(2 / 4)
仍然用三八大盖来说,缩小口径后,为了确保射程与威力,不得不采用长枪管,结果是初速太高、弹头过于稳定、停止效果不好、杀伤力非常有限。在中国的敌后战场上,八路军与游击队战士往往挨了一枪之后还能战斗,如果换成中正式或者其他“大口径”步枪,那就不容乐观了。
抢救受损坦克,除了勤俭节约之外,在战术上也有必要。
和平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保有大量主战装备。即便日本财大气粗,一心扶持以三菱重工为核心的军工企业,也只采购了一千辆90式。比起生产了数万辆的T-72、上万辆的T-80与T-90、哪怕是美国的M1与德国的“豹”2,90式的这点产量根本算不了什么,甚至比大陆的99式还要少得多。
不管是马上开工生产、还是从其他部队调用,运往前线都是件麻烦事。
部队要想在战场上迅速恢复战斗力,最佳办法就是把受损的坦克抢回来,修好之后继续使用。
为此,第七师第7后勤团的第2整备营是一个专门的装甲抢修营。
即便在和平时期,该营的三个坦克支援中队都配属在坦克团,与坦克团同吃同睡,以便随时为坦克团服务。
在战场上抢修坦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不容易。
别说抢修,仅仅为了靠近那些受损坦克,上原俊次郎大佐就让第7炮兵团两个营的数十门99式自行榴弹炮持续炮击半个小时、消耗炮弹数千枚,还呼叫了两次空中支援,让美军战斗机投下了几十吨炸弹!
即便如此,90式装甲抢修车靠上去时,二零九高地上的迫击炮仍然发表了“抗议”。
那不是迫击炮,那是打不死的小强!
所幸的是,90式装甲抢修车用的是90式主战坦克的底盘,算得上皮坚肉厚,加上炮击让空降兵的侦察兵无法靠近,无法使用激光制导炮弹,所以那几门八二迫对装甲抢修车的威胁并不大,只是让后面日军步兵不得不拉开距离。
在阵地上抢修肯定不行,能把趴窝的坦克拖回来就算万幸的了。
考虑到空降兵不会善罢甘休,上原俊次郎不但把装甲抢修车派了上去,还安排两个连的步兵在后面构筑防御阵地,把剩下的几辆坦克与战车摆在防线后方充当移动火力点,为每个排配备几名侦察兵。
只要空降兵敢来抢坦克,日军就会还以颜色。
大佐还有一丝幻想,如果能借此机会消灭空降兵的有生力量,说不定能计划在天亮前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