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夏日(1 / 4)
期盼已久的粮食终于从扬州运回来了。
一共有一万石粮食,随船前来粮商回高原说,扬州那边还在加紧收购去年的余粮,眼看着新米就要上市,再不卖就卖不出这么好的价钱。后面大概还有二十万石粮食。
有了这批粮食,困饶高原的饥荒总算得到了初步解决。这些粮食足够所有人吃上十天。这还是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粮船。
高原也不要粮商还贷,让他们将就那笔钱运转。虽然贷款是无息,商业税还是要收的。标准按照明朝的统一标准,三十税一。再高,商人们就要开始闹了。随着物资的流通,这个笔看起来不打眼的商业税很快就能变成一笔巨款。
有了粮食,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终于变成了可能。前一段时间,因为营养不良,很多大运动量的军训科目也不敢上。现在高原军所有士兵每天半斤羊奶,一斤粮食,每十天吃一次肉。
这些人都是饿狠了的,大米白面羊奶一催,立即长出肉来,再调养个两个月,应该才能成其为正真的壮士。
同粮船一同前来的还有送布匹和棉花的布商,有送铜铁矿石的铁商,有送猪牛羊的地主。甚至有人划着乌棚船过来,除船上带了两百只锄头外,船后还跟着五千只鸭子。船主就这么一边划船一边放鸭子,历时半个月,活生生将这一大群移动的肉食从浙江送到河南来了。也不用喂它们,只要跟着粮船就有得吃。
高原没预料到江南商人居然有这么大势力,能够调动如此多的物质资进河南。据他所知,从扬州到开封有千里之遥,不要说路上关卡重重,短时间能够调动这么多船只,这么多物资,这么多人手也够让人震撼的了。站在河边看过去,高原心中震撼,“永远不要小看商人的力量,即便关山阻隔,山水迢迢,资本自己会找到出路。”
荀宗文点头。
黄镇很奇怪的问,“将军,这扬州的官吏难道是瞎子,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送河南来的吗?这可是资敌呀!”
荀宗文道:“靠漕运吃饭的河工有百万之众,加上家属,千万都不止。还有众多商人、农户。换成你黄镇,敢阻拦吗?”
黄镇默然不语。
明朝的商人虽然身份不高,活动能量却是不小,很多大商人同官府都有勾结,特别是丝绸商和盐商。不但如此,商人又十分抱团,动辄采取暴力手段同官府对抗。到南明时,江南商人甚至出资组建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
阳光下,满河都是白色的风帆。船夫们的大声地喊着号子,“诶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