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狠人(1 / 7)
“坦之,我觉得这么大笔的贷款发放出去,而且是提前预付,风险不小,我们是不是在扬州成立一个河南会馆。一是给陈留商人一个落脚之处;二,可就地监视商人们的动向。”老实说,荀宗文对陈留商人们的个人品质没有任何信心。屋子里只剩余高原和荀宗文二人,因为没有外人,荀先生很自然地称呼高原的表字。
“监视商人没有任何用处,这次我们虽然发放出这么多贷款,可陈留日后需要的物资很多。这不过才开始,商人虽然无义,但对利益二字却看得极重,断断不会为目前的蝇头小利而放弃暴富的机会。先生过虑了。”高原有些不以为然。实际上,目前所动用的现金不过是他库存金银的十分之一。未来几年,陈留军的采购还将继续。现在的北方气候恶劣,天灾频繁,地里是指望不上了。这一点,商人们比他还看得透彻,只要紧跟高原的步伐,想不发财都难。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了商人的眼光。
“但是……”高原沉吟片刻,道:“在扬州弄一个商会做办事处也好,江南是朝廷赋税的来源,漕运关系着朝廷气运,没准以后我军还要向江南发展呢,早做准备也好。而且,扬州是整个漕运的枢纽……”
“你的意思是派出细作?”
“对。”高原点点头。
“这样好。”荀宗文点点头。说句实在话,陈留军逐渐壮大,以往不受重视的情报部门越发地显得重要起来。他一直有心加强在情报上的投入。陈留军周围有张献忠、有周王、有李自成,任何一家对现在的高原来说都是庞然大物。加上河南地势平坦,若敌人有心进攻,三天之内就能打到陈留城下。四战之地,情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几乎关系到高原这个小团体的生死。
现在何不借在扬州成立河南会馆的机会,把这个情报机构搭建起来呢?不过,这个河南会馆非常重要,派过去的人必须可靠,而且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一定的能力。他不认为高原手底下的几个大将有使能够胜任。
如果在矮子当中选人才,荀宗文觉得黄镇和莫清比较合适。黄镇以前本就是浪荡子,是个人精;而莫清被少林寺和尚培养多年,能写会算,头脑精明。
至于应保和王滔二人,一个是锯嘴葫芦,一个是葫芦锯嘴,半天也放不出一个屁来。至于黄大牛,虽然已是军中高级军官,可有的时候还同大孩子一样,让他去领导情报机构,有些不靠铺。
听荀宗文提出候选人,高原摇摇头,说黄镇是作为军事将领来培养的,而莫清则要负责陈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