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开封,开封(2 / 8)
竟谁更重要,高原也没兴趣同他讨论,又道:“我再说所谓的三年不收税,还可以将赋税加在富户和地主头上的事情。河南本就比其他省穷。再说了,地里作物的总产量就那么点,不管怎么征收,总数量还是不变。闯贼这么多人,需要的粮食总量也不变。为了维持军队的日常开销,就得加重地主们的负担。可你别忘了,地主的钱粮从何而来,还不是从农民头上打主意,反正土地是他们的,农民手中没田,交不交租子还不是地主说了算?因此,李闯所谓的三年不征税最后还是一句空话。”
黄澎听到高原这一席话,面色有些变了,身体坐得笔直,态度也严肃了许多,不过他还是提出自己的看法,“照你这么说来,地里的农作物虽然因为天灾减产,也免除了税,但所有赋税都加在地主头上,总量却没有任何变化。如此以来,闯贼该收的军粮数量不变,他们又怎么会缺粮呢?”
高原一拱手,“黄大人大概忘记了一点,李闯进河南以来打击地主富户从来不手软,如此以来,大量富户逃亡。最基本的农村社会组织形式已经荡然无存,农村这么多人,要收税要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就得依靠地主和富户。李自成人虽多,却不可能全派出去收粮。他那点人马,撒到农村,只怕早就看不到人影。搞破坏可以,想将粮食一粒不少地收上来,效率却是不敢恭维。”
高原所说的这个道理非常简单,说起来,如果全河南的粮食要想送到开封前线,因为路程远近不同,路上的消耗也不同。现在李自成在河南还没组织出一个高效率的政权。因此,千里之外的粮食要想送到开封来,路上人吃马嚼,能剩百分之十就算不错的了。而在往常,明朝的里、保、县、府政权组织形式可保证运输能够有组织的逐级传递,效率高不说,路上消耗也少。
可李自成的免税制度一出,所有赋税都压在地主头上。农民因为人身被捆绑在地主的土地上,虽然可以免除赋税,但需要交给地主的租子一分也没减少。而地主在被李自成大力打击之后,大多逃亡,李自成的主要纳税人数量一直在减少。而地主阶级的不合作,让现在的农村已经彻底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
可以说,李自成政权非常之失败,最可怕的是,他的政权并不能代表任何一个社会阶级。他只代表自己。长此以往,不免陷入孤家寡人的恶性循环之中。
高原也曾经想多,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要么同地主阶级妥协,大家合作愉快地维持着政府的运转;要么直接土改,建立农会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不过,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