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下大势(2 / 4)
过这番折腾,再无力抵抗丁启睿,一路东逃,居然跑到了安徽。丁督师击败张献忠之后志得意满,自信心膨胀,加上各路兵马已至于,兵强马壮,便移兵朱仙镇准备同李自成来个大决战,一劳永逸地解决河南问题。可惜,丁大人大概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没考虑到自己手下五花八门,各地援兵、左良玉军,可都是骄横无礼之辈。连杨嗣昌都搞不定的复杂人事关系,他丁大人要想将他们拧成一股绳,却还没那个能力。
到安徽之后,张献忠痛感没有根据地的痛苦,决意在安徽发展,也出台了许多法令,搞了个小政府,设六部,任命了一大批官员帮他管理地方。
由此,老张开始腾飞了。
而东北那边却是另外一种模样。
明和后金的松山之战刚结束。此役,明军损失惨重,被斩杀的明朝官兵多达五万余人,被缴获战马七千匹,甲胄万副。吴三桂等人虽然逃出重围,却已成无兵无将的光杆司令。至于洪承酬大人则被牢牢围在松山,盼星星盼月亮,盼朝廷快点派援兵救命。
此战是明和后金交战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后金已经完全掌握了主动,而明朝已经回天无术了。
围困松山、锦州的后金也是困难重重,天气非常寒冷,后勤也跟不上,为麻痹明朝那个心智不健全的皇帝突然提出议和。
崇祯皇帝本来已经开始组织救援松、锦两地,接到黄太极的议和请求之后思维陷入,不知何去何从。
于是,朝廷官僚开始为和、战打起了旷日持久的口水战,一时间,两派相互攻衅,直接上升到人格高度。热闹归热闹,惟独没有人想起困守松山、锦州的士兵。
等朝廷终于决定议和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松山副将夏成德秘密派人往后金大营联络豪格、多铎,打开城门,放后金兵入城。洪承酬等文武官员全数落入敌手。
松山失陷,锦州也就不保。松、锦本为一体,已经坚守锦州大半年的祖大寿也坚持不住开城投降了。
至此,山海关以北的防线被迫退到宁远。
这次大败,并非明军无能,也非将士不勇,实在是朝廷的口水仗太可怕了,国家的元气就这样一点一点在官僚们的舌头和私人意气中消耗殆尽。
国祚已休,明失其鹿。
接到这两个消息,高原不为人知的叹息一声,一个庞大的王朝终于要崩塌了,想当初朱重八、徐达等人是何等的英雄豪杰,想不到后代却如此不济。其兴也勃勃,其亡也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