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真理的扞卫者(2 / 4)
豪迈旷达之风。
当豪迈激越、俯视八荒的气概不见了,当低吟浅唱,悲春伤秋成了主旋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一百多年了,念念不忘了一百多年的燕云,压得大宋喘不过气来的燕云,终于被收回了,这一次,杨逸就象是把大宋头顶悬着的那把利剑搬开了,也把人们心头的那道枷锁打破了。
上到朝堂宰相,下到市井小民,无不弹冠相庆,奔走相告,东京城里比过年还热闹,鞭炮响个不断,人们买花载酒,庆祝狂欢,青楼酒馆里随处可见喝着醉眼朦胧、犹大笑狂歌的人。
至于曾经那些怀疑杨逸叛国的人,现在最好别出门,否则脊梁骨都给你戳断,乖乖躲家里捂几天坑头吧,等那些“真理捍卫者”的兴奋劲淡些了,再从后门悄悄出去试试……
朝堂上风向也为之大变,之前很多骑墙派因为刘清菁兵围杨府,都加入了对杨逸的围攻,现在随着风向大变,他们也立即掉转枪头;
而且为了弥补之前的错误,他们成了围攻王显等人的主力军,怎么狠怎么来,仿佛之前受冤枉的不是杨逸,而他们一样。
殿中侍御使王孟弹劾王显里通外国、陷害忠良、结党伐异等十条大罪;
集贤院校理祝同弹劾杨畏贪污受贿、忌贤妒能、扰乱圣听、居心叵测等七大罪。
凡此种种,不一是足。
御使中丞、礼部尚书、大理寺卿现在可谓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朝堂上众叛亲离。
就连御使庞中谨都倒戈了,上表称自己受王显欺骗……靠,现在谁会信他,对这种基本节操都不要了的家伙,个个嗤之以鼻,你也别想跑掉。
刘清菁自己也担心杨逸怪她,对王显这些始作俑者同样气恼之极,一一贬谪安南去了,任是范纯仁等人出面求情也没用,这样她还怕杨逸不满意呢。
现在战事正紧,章惇以大局为重,觉得不如此不足以安抚军心,对刘太后的做法便也没说什么。
王显等人贬谪出京时,被城中那“正义的捍卫者”探知,不得了,臭弹再度来袭,据说王显的马车从家中出发,走到新宋门时,车里车外落满了臭弹,造成严重超载,车轴几乎要断掉!
直到开封的衙役赶来维护秩序,王显才不至于因超载而翻车。
对于章惇等人来说,现在紧要的是如何安抚好杨逸,杨逸辞呈都递上来了,这事不好办啊,辞是肯定不能让他辞了,但光这样是不够的;
杨逸在军方的影响力无须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