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4 / 5)
关键之处,是我朝还缺少一个出兵的理由。”
理由很重要,有了大义名分,才能举堂皇之师,否则师出无名,士气不鼓,各国侧目,无论在军事还是在政治上,都极为不利。
杨逸说道:“太后,之前职方馆人员曾多次接触赵王耶律明斡,此时辽主耶律延禧下落不明,我朝正好扶植耶律明斡,让他在幽州称帝,再由他出面请我朝出兵平乱。”
职方馆的人员一直在积极接触赵王耶律明斡,这事并非只有杨逸一个人知道,章惇许将等人都是知道的,只是当初他们很不以为然,觉得不会有多大用处,是以并不关心此事。
现在经杨逸提起,他们想起此事,再次奇怪地望向杨逸,是的,现在若是能扶起一个傀儡,让他邀请大宋出兵,那就有了最好的大义名分。
问题是,杨逸似乎一早就料到辽主耶律延禧战死或被俘了吗?否则赵王耶明斡这步棋就没有多大用处了。
杨逸不解释,接着说道:“我朝可以一边作最后有备战,一边尝试扶植耶律明斡,若是扶不起,到时再另找一个名义即可,总之,局势已不容再拖,辽国的精华多在西南两京道,这两道最好能赶在被战火破坏之前拿下,这对将来的民生恢复至关重要。”
户部管着钱袋子,最在意经济问题,蔡京立即表示赞同道:“杨大学士言之有理,战争对畜牧的破坏相对小一些,对农耕的破坏会大得多,西南两京道是辽国主要的农耕区,生活的大部分也是汉民,我朝有必要赶到长辖底之前,拿下这两京道,以减少战争的破坏,这样一来,朝廷将来也可以少花些钱在战后的民生恢复上。”
政事堂里的重臣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着,枢密使许将说道:“耶律明斡虽是辽兴宗嫡孙,但其在辽国的名望差郑王耶律淳甚远;
更何况如今还在德高望重的耶律和鲁斡在上京养伤,辽国尚是另立新主,臣民恐怕多会偏向耶律淳或耶律和鲁斡,我朝要扶植耶律明斡只怕是不容易啊。”
刘太后向杨逸说道:“扶植耶律明斡是杨卿提出,你来说说具体该怎么施行吧。”
“太后,各位枢相,耶律淳名望确实最高,但他随耶律延禧亲征漠北,传回的密信虽然没有提及他被俘,但也没有提及他有否逃回了上京;
据臣分析,耶律延禧兵败之时,上京被乌刺马里的叛军阻隔,耶律淳就算没死,恐怕也很难立即返回上京;
而耶律和鲁斡名望虽高,但年事已高,加上有伤未好,辽国臣民恐怕也是不愿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