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正旦大礼(下)(2 / 5)
回鹘使者皆长髯、高鼻以匹帛缠头,并且披散着长袍。
黑汗使都戴小金花毡笠,金丝战袍,束带。
高丽、大理、日本三国的礼服则很接近汉服,但又各有各民族的特色在内。
南蛮五姓番入朝是椎髻乌毡。
大乐令等乐官站在殿内外,阁门催班。这时千官耸列,朝仪整肃、气氛凝重俨然。
杨逸抬目望去,只见恢弘的汉家宫殿,重阙叠宇,雄浑磅礴,一缕朝阳升起,照在宫阙上,再被瓦面的积雪一反射,一时流光溢彩,无比瑰丽。
太常寺和教坊司计千多人共奏乾安乐,乐曲宕荡起伏,重鼓激荡,大钟和应,琴箫悠扬。
在这大气磅礴,令人荡气回肠的乐曲声中,皇帝御辇而来,一片清跸之声……
在场的文武百官及中外使臣,在这宕荡的汉家礼乐声中,无不低下了头恭迎大宋皇帝的到来。
赵捷年纪虽然不大,但见多了大场面,已不用刘太后带着,只须郝随等随侍太监轻声提示,便能做得有模有样。
他头戴通天冠、身穿红色龙袍,殿中香烟缭绕,一片肃穆景象,赵捷的样子看上去竟是颇为威严。
等皇帝转过玉屏,于御座就坐。宰执、枢密使率领百官向皇帝祝寿,行舞蹈之礼,多次参拜。禁卫人员高声嵩呼,声如振雷,称为绕殿雷。
太尉代表百官祝福皇帝万寿无疆,皇帝宣制答辞。众人又参拜舞蹈。
最后奏乐,皇帝下御座,百官、贺使退下。
这套朝贺仪式说来简单,实则耗时甚久,极为隆重。
仪式进行时,杨逸多次悄然回望,然而他作为朝中重臣,位置处于大庆殿内,而儿子只是七品散官,是没有资格进殿的,得排在队伍的后面,这成千上万的人,哪里望得见,这样也好,也不怕什么君前失仪了。
朝贺仪式结束后,皇帝赐宴,宴席就设在大庆殿内外。亲王、品位高的官员,三师、三公,升殿入席,其他人就座于廊下。
辽使、高丽使及日本等国贺使却没资格享受大庆殿的赐宴,虽然也有赐宴,但那宴席是摆在各国使臣入住的驿馆里;
按例皇帝当场赐他们汉装,锦袄等礼物之后,他们就得回驿馆就宴了。这倒不是杨逸等人执政、大宋牛逼后才定下的规矩,而是从开国时就这么定下的。
各国使节退去后,大庆殿内外,君臣就座开宴,本以为这场正旦大典就这么平顺的结束了,谁知赵佶这些亲王上去给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