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琴瑟和谐(2 / 4)
复存在,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开始向钱看,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偏向于实利。
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在民间,为下聘财损资破产,乃至嫁娶失时、不能成礼的比比皆是。
而因嫁娶导致家中债台高筑的,更是一种普遍现象。
这种风气的形成,和五代的战乱有着密切的关联,在那个战乱不休的年代,城头上大王旗变幻不定,而每一次政权的更迭,都会迫使许多人不得不做出生与死的选择。
要保持气节,不愿低头的人都死了,他们的鲜血很快渗入黄尘,随着又波的变乱的到来,都淹没在了世间的沧桑巨变中,他们的名字很快被人遗忘,他们的气节很快随着鲜血风干。
能活下来的,都是那些失去气节,苟且偷生的人,整个社会的人性扭曲了,原来的价值观念崩塌了;
为了活下去,人们不再以朝秦暮楚、背主求荣为耻,象冯道那样的不倒翁,竟然成了人们钦佩的偶象。
这种由上而下的扭曲了的社会价值观,使人们整体趋向实利,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欧阳修这些文坛领袖曾努力想改变这种观念,大力提倡尊王攘夷,恢复上古的纲理伦常和道德观念,撰文把冯道那种寡廉鲜耻的行为批判得体无完肤。
但显然,欧阳修他们的努力不能说没有作用,但想改变整个社会的形态意识,可以说还任重道远着呢。
既然光是倡议、这软的一手不能改变这种观念,杨逸就想在法规上来硬的一手,怎么说来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法规既然制定出来了,就要尽力贯彻下去,谁家的聘礼、嫁妆超过了规定的数额,便没收彩礼,甚至没收新娘……
呃,这个就想想而已,没收这么多新娘来,估计十三娘投来的就不是绣花针,而是避雷针了!
杨逸在桌前执笔疾书,琴操如同一株山谷在的幽兰,静静地坐在他身边,杨逸正事没处理完,她不敢打扰。脑海中却一直回响着他刚才哼唱的旋律。
她轻手轻脚地帮杨逸斟好了半杯茶,然后走到对面的小几边,轻研水墨,铺开素笺,将脑海中的曲调记录下来,她所用的记谱方式为工尺谱,这种记谱方式在唐朝以前使广泛使用。
在工尺谱中,音的高低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汉字及其变体来标记的。根据一般的唱法,它的音高关系与简谱的1、2、3、4、5、6、7相同。即工凡、乙(亻上)之间为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