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天外飞仙(4 / 5)
臀沟,万一漏出点“风声”来,那可就响彻朝野,遗臭万年了!
杨逸这神来一笔,如天马行空,飘逸洒脱,难寻其迹。
你弹劾他不顾国体,不顾国家声誉,去日本搜刮金银。
他却和你谈华夏文明的存续,典籍的珍贵,看似风马年不相及,却又隐隐给了弹劾他的人一把软刀子。
你不是弹劾我粗暴野蛮,不知礼义廉耻吗?看看,我带回这么多珍贵的失佚典籍,为华夏文明的延续费心耗力,呕心沥血,这野蛮在哪?这么崇高的事情,哪里野蛮了?
况乎,我不谈金银财宝,是我早把这些“阿堵物”放下了,你们却没放下,还在为此争论不休,一嘴铜臭味,你们才真是有损君子之风,辱没大宋国体呢!
连刘太后也发了好一会儿愣,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杨逸手上还拿着木匣子,高举过头,就象举着和氏璧。
“呈上来吧!”刘太后回过神,吩咐一声,侍殿太监连忙下来接过木匣子。
“李格非为国尽忠在先,李清照为国尽力于后,父女两皆可为世为楷模,诸位宰相,你们是百官之首,就先由你们说说如何封赏吧。”
大宋的文官和文人难以作出严格的界定,可以说文官就是文人的代表;
章惇、苏颂、李清臣等人看了匣子中的书目,心中也极为喜悦,这些失佚的典籍对他们来说,同样有着不同寻常的吸引力。
因此,对李清照的封赏自然是少不了的!若不封赏,今后谁还愿把典籍献出?
事情的方向失控了,“倒杨”大会似乎要变成“读书会”了。
这哪行啊?杨逸这分明是移花接木,偷天换日,混淆视听。
“配角”们正准备撸袖子再战,结果礼部尚书杨畏趁这当口,抢先出班奏道:“太后,今日礼部接到杭州市舶司上奏,日本遣使来朝,使者已到杭州数日,是否允其入朝进贡,望朝廷示下。”
面对满朝风刀霜剑,杨大学士飘逸如云,神来一笔,含笑为清娘带回一个七品诰命。
所谓封妻荫子,十三娘自不待言,杨逸立功无数,她早有诰命在身。
而杨逸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为清娘赢取一个诰命,以前李格非夫妇殉国,杨逸没提,这次利用三十八本珍贵典籍,两事齐算,终于了却他这个心愿。
杨畏在朝堂上奏日本遣使来朝,让那些弹劾杨逸的人舒畅无比,日本刚刚被某人蹂躏一遍,这个时候遣使来朝,还能有什么好事?
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