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宋朝的第一台水泵(3 / 4)
,最终将旋转的动力输给水泵里的水叶;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大齿轮带动小齿轮的原理,由那巨大的水车,带动水泵里小小的水叶。
整个水泵沉在水下半尺深的地方,进水口也在这个位置,而出水口则是用一根管子通到河床底下。
工作原理就是船只逆行,船行速度和水流速度等于水车的转速,水车的转速传到水泵的水叶上时,又让水叶的转速加快了好多倍,这就能抽水了;
而水不是往上抽,而是通过管子往河床冲,顺利水的冲力把沉积在河床的泥沙冲起来,再由河水带走,这就达到了疏浚泥沙的效果。
以前王安石疏浚黄河,也尝试过用机械作业,他的办法是做一个铁耙,铁耙两边拴上绳子,再绑在船上,然后把铁耙沉到河底;
让船顺流而下,拉动铁耙,由铁耙把河床下面的沉积的泥沙刮浮上来,便可让河水将泥沙带走,以达到疏浚河道的目的。
这个方法其实不错,当时王安石成立了一个疏浚黄河司,准备配置三百条船,长年在黄河泥沙容易沉积的地方疏浚河床。
但这个办法也有他的缺点,铁耙一沉到河底,刮对泥沙之后,就象船只下了锚一般,让船只很难行走;
特别是河底有石头的话,铁耙一但卡上石头,就会卡死,有时连铁耙都取不上来,只能砍断绳子,放弃河底的铁耙。
于是一些河工便偷懒,把铁耙的齿倒转向上,这样就省力了,但也就失去了疏浚河床的效果。
铁耙沉在水下,谁也看不到,除非朝廷在每条船上都派人监督,否则很难杜绝河工作假。
十三娘发明的这个以水喷沙的疏浚方式,则比较容易杜绝河工偷懒,因为水泵的齿轮是和水车的齿轮固定在一起的,在黄河上那种水流相对快的地方,哪怕只是把船停在河面上,利用河水的流速推动水车,也一样可以达到以水冲沙的效果。
她所制作的水泵由于整个沉在水下作业,因此也不需要太高的密封性,只要水叶搅动,就能吸水冲沙,效果很不错;
这样河工也省力,监督起来也容易,一个人完全可能监督上百条船,因为你船行不行,远远就能一目了然的,你船一行,就等于是在正常作业的,不像王安石的铁耙,河工把耙齿倒翻上来,你也看不到。
现在十三娘试验用的是小船,船舷装上两个大水车之后,显得头重脚轻,一下子就翻船了,但若是朝廷使用时,完全可以用大点的船,那样就可以避免出现翻船的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