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气喘之证(1 / 6)
钱不收恭恭敬敬回答道:“回禀师父,《金匮》有云:‘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所述与病人症状相符,故此老朽预诊,也辩为饮留心下。细思耿大夫用方,也无不妥,为何医药罔效,老朽亦不明了,请师父指点。”
什么是饮留心下?这得从中医基础说起,中医认为,脾胃同主消化,生命活动所需的精微物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均有赖于脾胃的消化。脾的运化功能正常,称为脾气健运,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基础上,吸收其中的水液,生为津液,并输送到全身。一旦脾失健运,中焦脾胃阳气虚弱,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产生“痰饮”、“水肿”等病变,正所谓“脾虚生湿、脾虚水肿、脾为生痰之源”。
钱不收和耿大夫辨证的“饮留心下”,也就是心下有留饮的意思,“留饮”就是因为脾胃阳虚,脾失健运,导致运送的津液凝滞不行,这种凝滞的津液长期停留在心下,就跟一块冰一样。
中医认为,人的心脏会产生高温湿热之气,这种气要通过位于人的后背的心俞穴散发出来,但是由于津液凝滞心下,阴寒之气上凌于心,抑制住了心阳,使其无法传输到背部,因此,在饮留心下的情况下,人就会感觉后心的心俞穴处发冷。
反过来,后心巴掌大的地方发冷,就说明脾失健运,津液凝滞在心下了,即所谓的“饮留心下”了。而钱不收和耿大夫二人主张用的“苓桂术甘汤”,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作用,主治脾阳不足导致的津液凝滞,是治疗饮留心下的代表方。
杜文浩听罢,摇头道:“你们只注意到了饮留心下,辨证要全面,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那样辨证会有失偏颇。这姑娘气喘之病始于年幼,抬肩息短,不单单是饮留心下的问题,还有肾不纳气的问题你们没注意到吗?苓桂术甘汤虽然可以温阳化饮,却不能补肾纳气,用这个方子治病,尽管心阳是暂时恢复了,因为肾气未纳,所以她气喘如故,症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要理解杜文浩说的“肾不纳气”的意思,首先要明白中医里肾脏的功能。
在中医理论里,肾脏的功能跟西医解剖学上的肾脏功能并不完全等同,中医的肾脏功能里,有一部分是归于呼吸系统的。中医认为,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吸入的空气下达于肾,而肾气具有封藏作用,将肺吸入的气体摄纳潜藏,使气体到达必要的深度,以便与身体内产生的浊气进行交换。
一旦肾气衰减,摄纳无力,对吸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