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佳人狂语,六郎会心(2 / 4)
把纸条随手往腰间一塞。
这时候,李治已经和好几个人亲切交谈了一回,其中大多数人都并非第一等高官的子弟,那表现得叫一个感动,就差没泪流满面感谢关怀了。而这份“关怀”也渐渐由男至女,很快一群大家闺秀也各自领会到了这君恩雨露。然而,李治把平衡二字玩转自如,每个人都只是笑问一句,不多不少。
题外话完毕,这曲水流觞便正式开始。众目睽睽之下,李治亲自把一只双翅酒杯放入面前的沟渠中,只见那装满了大半的酒杯在水中稍沉一沉,旋即便稳稳地浮了起来,顺着水流缓缓前行。此时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水面上,表情或激动或沉着,或紧张或冷静,人人都盼着轮到自己,却也同样怕风头没出成却丢了丑。
看着那杯子随着水波和微风悠悠而动,李贤索性惬意自得地往后一靠。为求古风,这种地方自然不能摆上椅子,但是,他却愣是在主位和自己这里弄出了靠背,没看他老爹靠着舒坦面露笑容么?盘算着今天不用自己动脑子,他愈发感到轻松愉快。
横竖今天并非命题作文,就算是家里准备好拿出来显摆,也不算违规,就看大家各自的准备了。
终于,那晃晃悠悠的双翅杯在一个年轻人面前停了下来,李贤稍稍一瞅,结合手中的座次名单,便辨出那是御史中丞崔士元的儿子崔务嘉——正是大族博陵崔氏的子弟。
“去鸟入春晖,来云空喜埕。歌起沐恩惠,舞落享荣光。”
这四句诗一出来,在阳光的照射下,李贤能够清清楚楚地看见那家伙额头上黄豆大的汗珠,差点没扑哧一声笑出声来。这又不是饮宴时的应制诗,没来由把沐恩荣光这一类的东西拿出来,战战兢兢没一点大气……不得不说,要学上官体,大多数人都是学虎不成反类犬。
这一首诗吟完自然是有人在纸上奋笔疾书记录,虽说几乎没人觉得这诗有什么出彩,但崔务嘉自个却在李治鼓励的目光中涨得脸色通红,慌忙饮了一杯便即刻坐下。有了这么一个不算太好的开头,后面的人便渐渐松乏了起来。毕竟,前头若是太好,后头是无论如何都超越不过去的。
于是,李贤但听得满脑子的芝草香兰,空谷明溪,总而言之除了崔务嘉,没人傻到在这时候玩弄颂圣那一套。只不过,唐时风气原本就和魏晋南北朝的那种清谈玄虚不同,要这帮在富贵窝中长大的年轻人讲究什么幽旷意境,着实是难为煞人。
“呵……”
李贤一个呵欠刚刚出来就赶紧憋了回去,见自个的老子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