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推演(2 / 2)
丞相虽然表面上是皇帝任命,但事实上,却是一个利益团体选出来的代表……
而这样的话,整个国家的体制便真正成为了大世家掌控的存在,丞相就是大世家们推出来的代表,诸葛亮本来就出身大世家,与荀粲一样,而这样的体制无疑更符合大世家的胃口,将皇帝变成一个象征、一个符号,这是多么令人觉得刺激的一件事情!
荀粲将蜀国当作了君主立宪制的实验之地,因为无论怎么看,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掌大权的形势太适合君主立宪制了,况且因为丞相是代表一个党派的利益的,所以肯定会有所掣肘,那这样丞相的权力便也限制了,这样一来,随着寒门的崛起,他们必定也会成立属于自己的派系,再去角逐丞相之位,而他们便代表了下层人士的利益……
其实说到底荀粲还是想看看这样的制度是否可行,总觉得皇帝一人独裁的话,还不如来个九人团体来“民主”的裁决。
一旦在蜀国的君主立宪制焕发出巨大的生机,那么,对其余两国的冲击绝对很大,到时候立志做权相的荀顗,绝对会利用这一点来做文章的,当然,此时还为时尚早。
而后诸葛亮同荀粲在沙盘之上推演了几局,荀粲自然掌控吴国一方,诸葛亮为蜀方,但是诸葛亮无奈的发现,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僵持不下而已,这场夷陵之战,蜀国根本就没有赢的机会,正如那位辩士秦宓在劝谏刘备时所说天时地利全无,如何能胜?当时刘备正在气头上,想要将这秦密直接拉出去斩首,若不是诸葛亮搭救,他怕是早就没命了,而现在,这秦宓还被关在天牢之中。
想到此事,诸葛亮的脸上不由又染上了一层阴霾,这让皇帝肆意妄为,刚愎自负的话,确实不行,用君主立宪制来限制王权,怎么看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皇帝只要垂拱而治就行了……
荀粲在推演的过程中,还替诸葛亮演示了一下,那壮观的火烧连营七百里,但诸葛亮却不相信刘备会出这样的昏招——从秭归到夷陵那样一条极窄的道路上,会设下那七百里营地……而荀粲只是但笑不语,吴国可不仅仅有陆逊,还有江哲,当然,还有那位清丽绝伦的月宫仙子周彻。有周彻在,荀粲所推演的东西,将会被完全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