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人口(2 / 5)
的传承经营。或者说,谢崇对于前往辽东之地,明显还是有些担忧的,毕竟那里是蛮胡的地盘。
最后谢成决定脱离谢氏,谢崇答应了。他拒绝了儿子以及族中兄弟们提出的让谢成净身出户的决定,他知道这个儿子,短短几年的时间,能给谢家带来这巨大财富背后的原因,谢成与李璟一直经商往来。虽然,谢成在李璟的眼中也许算不得什么,但谢崇不想做太绝。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站在甲板上,谢成也是心绪起伏。虽然他并没能劝动谢崇把整个谢氏迁移到辽东,但他也知道,国人家乡观念根深蒂固,让谢氏背井离乡,举族迁移,前往辽东的蛮荒之地,并非易事。凭他费尽唇舌,想尽办法,也免不了最后失败。
谢成倒并未因此而失落,这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能成功。
除了如他这样的庶出子弟,或者是没落的世家豪强地主,若未遭大变,他们的确不会轻易的就受到几番话语的诱惑。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辽东,那几乎就等于野蛮、苦寒等同起来。
与这些人比起来,反倒是谢玄这些常年奔跑于辽东、登州以南东南沿海一线的海商们,清楚的看到了辽东这一块地盘收复之后,其上面所展现出来的勃勃商机。只要有利可图,商人们都全然无惧。别说辽东如今已经成为了安东郡王的地盘,郡王手握二十万兵马,横扫辽东。就算是东北依然还是那些野蛮胡人的地盘,可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他们一样敢深入虎穴。
谢成把这些年在越州置办的一些商铺还有田庄,全部转卖给了谢氏。最后,谢成所有的财产,换来了这十条明州大海船,每条船都是五桅三千石大船。
这次除了谢成一家北上外,他本来还说服了与他差不多的一些大族豪弱家没继承权的庶子,以及一些穷困文人,甚至是一些追逐利益的胆大商人,不过到现在,船就要启航了,可最终还是有近半的人退缩了。
不过他并不沮丧,他们要去的地方,他们要做的事业,是那些软弱胆小的人所无法理解的。
谢成在安东郡王攻灭高句丽国的时候,才从辽东返回。他清楚的知道辽东眼下是个什么样的局势,那里现在遍地都是机遇,满地都是黄金。
无数的矿山都已经堪探测绘好了,只等着商人们拿钱拍下开采权,就能开采,那些煤、铝、黑油、铁、等各种矿物,那都是暴利的行业。还有那辽河两岸无数的田地,在中原,一亩上田要十贯钱,而现在在辽东,一亩土地只要两贯钱而已。像是那次一些的山坡地,最便宜的更是只要五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