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军乱(3 / 4)
军乱兵变不算什么,自安史之乱后,朝廷哪一年不来上几次军乱?
如幽州军百年来乱兵变了几十次,昭义镇也兵变过二十多次,就连关中的各镇也经常军乱,甚至连神策军都有军乱的时候。
可现在的问题是,如今朝廷这个时候,已经承受不起兵变了。
河北四镇刚反,叛军声势正盛,偏偏这个时候黄巢又一路北上,无人可挡。
朝廷最为倚重的两员大将李璟与高骈,现在全都手握重兵,拥兵观望。
在这样的情况下,五日内,连续三起军乱,政事堂这样宰相官员们也都是惊的手足冰凉。
更何况,这次军乱的三个地方,可都是紧靠着京畿之地。
盐州,属朔方节度使下,在陇右,位于关中通往灵武的灵盐道上。而陕州,就在潼关以东,是护卫着关中东大门潼关的前沿,位于东西两京之间,为陕虢节度使治所。
河中军,则正好在陕虢的北面,隔黄河相对。不但临控着东西两京之间的黄河漕运,而且这里还是关中与长安,西京与北都之间的通道。特别是河中境内的两大盐池,这里不但是中原关中山南一带的盐供应产地,而且这里每年还要向朝廷提供差不多两百万贯的盐税。
对如今的朝廷来说,两百万贯钱十分重要。更何况,河中不但有盐利,还有地利,是长安与洛阳,甚至是北都太原之间的重要藩镇,翼护着大唐的三都。
可在这样关健的时候,陕虢和河中居然先后发生了军乱,崔碣与刘侔两位朝廷委派的大臣都被地方军头们给赶走了。
真是屋漏人偏逢连夜雨!
盐州刺史王承颜和陕州观察使崔碣都素有政声,不过最终以严肃被两地军头军乱驱逐。
安史之乱以来,朝廷与地方藩镇博弈,勉强维持着平衡。朝廷无法削藩,一直以来都是靠提升属州的地方,利用朝廷派驻节度使以及地方上的属州来上下钳制藩镇。
虽然一直以来无法完全消除藩镇,但正因为两税三分制下的这些措施,才是最终维持大唐安史之乱后一百余年的根本。在朝廷的这些策略下,除了河北三镇,各镇节帅一般都由朝廷派任,朝廷牢牢把持着节帅之位,绝不让那些地方军头轻易掌握到这一职务。
同时不但加大属州的权力,到如今,属州一面拥有两税三分中的留州两税财权,同时在藩镇的地方军队中,掌握着县镇兵、支州兵、甚至是团结兵。而藩镇的牙将等军头,反而往往只掌控着牙城和牙兵,有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