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又是一个大丰收(2 / 4)
换成了玻璃和玻璃订单。因为没有现货,商人们虽然答应了李璟的分批交货,但价格却给了他们不少的优惠。
现在的规模,光是要兑现这些交换粮食的订单,基本就已经要差不多一年时间了。
为此,李璟不得不继续扩大工坊规模,实行流水作业,日夜两班连续开工。
各经销商为了早点得到货,都纷纷留在登州不肯离去。最后甚至纷纷要提前交纳定金,最后李璟干脆把这定金交成了保证金。每个海外经销商,须交纳一百万贯的保证金,藩镇经销商交付五十万保证金,州经销商交纳十万贯保证金。如果各经销商不遵守李璟的定下的经销约定,保证金将会被没收,资格也有可能取消。
虽然这些规定十足的霸王条款,可是那些商人却是争相送来钱款,生怕如此巨利的商品就将失去。
垄断的利润确实很高,整个天下,现在也就只有镇国军有这种商品,可以说,前景广阔,没有人愿意失去这样的赚钱机会。
千里镜厂、眼镜厂、马灯厂……
几十个分厂设立,工人更多,生产更快。
李璟是在抢钱,光经销商的保证金就收了五千万贯,四海钱庄如今成为了最具实力的钱庄,拥有如此雄厚的存款,正向大唐五十余镇三百余州建立汇兑天下的飞钱票务,甚至在一些富庶的县城,也开始开展业务。
有了钱,李璟与诸多海商,签定了更多的玻璃换粮食计划。
如此大量的生产,玻璃的价格最多只能维持上一年,便将从奢侈品转身大众消费品。不过李璟也不在意了,只要能赚到这一锤子买卖的暴利,后面等规模起来了,哪怕利润低些,可量上去了,也一样赚钱。毕竟,再大众,这也将是垄断行业。
镇国军的仓库中已经存了一千二百万石的粮食,而且今岁秋收刚结束,粟米、大豆、高粱、稻子刚收获,这些粮食还没有收上来,估计又有至少三百万石粮,而冬麦也已经种下,明年夏又能收获。
仓中有粮,心中不慌。
有钱有粮,淄青镇王敬武等人的牙齿又被李璟拔光,李璟已经可以放心浮海北上辽东。镇国军的骁骑司早已经将无数人手撒入辽东、辽西,契丹、渤海、新罗、奚国、鞑靼诸部,刺探情报,查探地形,发展内线,收买线人。参谋司更是日夜不停的制定各种作战计划,行军计划,后勤调度等。武将们也都纷纷派驻各军各厢,进行紧张的训练之中。藩镇和各县的文官们也一样没闲着,忙于秋收、收粮,以及安置流民,垦荒,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