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拥兵十万(2 / 4)
任务,捕盗辑贼,并负责对盐、茶、铁、铜、锡等专卖之物进行巡检。
宋朝一县的弓手约百人左右,而镇国军现在二十四县准备组建十万乡兵,平均每县差不多四千人。就算现在镇国军二十四县达到了二百万人口,这个比例也是极大的。
不过弓手在宋朝最后沦为贱役,弓手还得和军人一样刺字。而李璟的计划,是把这乡兵向府兵制度发展。乡兵要挑那些良家富户强壮子弟,而且成为乡兵后,能免田赋差役,同时轮值上役时还有薪水补贴。每年三个月的当值,除此外,秋冬农闲时,乡兵也要进行训练。
当战时来临,这些乡兵也得担任辅兵任务,抽调上战场。
这就是李璟的想法,藏兵于民,平时不养那么多军队,但需要时,随时能拉出一军训练有素的军队出来。
宋代的弓手是由县尉统领、训练,调遣。不过李璟不打算将这样的力量交于地方上,而是将他们单独出来,由镇国军在各县乡重新设立一套指挥系统。对于乡兵的编制,李璟没有用镇国军的编制,而是将府兵的编制拿出来。五人一伍,两伍一伙,五伙一队,两队一旅,两旅一团,五团为一营。
乡兵在营上虽然也还设有厢、军、乡军三级,但李璟计划按府兵一样,厢、军、乡军三级设立于总部,平时虽然也会任命这三级军官,但他们平时去既不能统领这些乡兵,也不能调动这些乡兵。
只有在战时,由参谋司和兵曹以及行军司马和李璟的一起调令,乡军的高级军官才能领军符印信下去调兵。
在非战时,乡兵最高单位就是营,乡兵千人一营,二百人一团,一百人为一旅,五十人为一队,十人一伙,五人一伍。
虽然这乡兵没有几年时间不可能形成规模和战力,但一切都需未雨绸缪,一切制度化,便能防止许多问题的出现。军队越多,李璟越要防止内部出现问题。唐末五代军队最大的问题就是内部的权利争夺,上下互相防范,内部相斗,才是晚唐五代藩镇不断的兵变的原因。
李璟一次次的重组军队,防的就是这个。将镇国军和平卢军拆分成了十五个军,兵权分散,便是为了防止有军官成为小军阀。
其它的诸将对于李璟的整军,倒是持赞成态度,毕竟每次整军,兵马都扩充了,相应的也就多出来许多军职空缺,给了许多军官们升职的机会。
平卢军的军官们倒是有些意见,可他们的意见在李璟这里,基本没什么作用。宋威、康承诲、和崔芸卿这三人都要调走,这两万五千平卢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