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双赢(2 / 4)
的帮助。
镇国军的地盘很小,产出的粮食勉强能维持温饱,这使得李璟不得不加强商贸。眼下的大唐情况还不错,还没到那种相互攻伐,民不聊生的状态。这个时候搞商业,还是很不错的。先前派水师南下,要打通的是通往扬州、福州、广州的海运,甚至要依靠广州的番商,把商品卖到阿拉伯,东罗马帝国去。
除了这条南下的商路,还有一条便是对辽东、渤海、新罗、日本的海上商路。
这两条海路都是传统路线,李璟现在要加强的是对中原的商路。黄河、济河这两条水路现在基本上瘫痪,沿着这两条水路,基本上都为草贼所糜烂。
另外还有一条路是走幽州,沿漳水过井陉入太原,再到蒲孤,入关中到长安。或海上登幽州,沿桑干河从飞孤入大同蔚州,然后入振武,进入河曲黄河之北,再从丰州过黄河入关中,或者进入振武直接走黄河水路到灵武入关中。
不过李璟一直觉得走河北这两条路,太远也太艰难,这两条路都是陆路为主。
黄河和济水这两条水路暂时不通,李璟便打算走淮河与长江两条水路。
从登州海上绕到淮河入海口,从泗州入淮水,逆河而上。把商品沿着淮河销住淮北淮南,徐州、扬州、泗州、颍、毫诸州都是富裕之地,又是产粮之地,正好用登州商品换回粮食。而且还可以从淮河上的汴渠北上,泗、徐、毫、宋、汴、洛阳、河阳、太原、长安连成一条通畅的商道。而淮河上走颍水入蔡水,颍、陈、许、汝、洛阳,同样能连成一片。
长江的商道则更加方便,沿着长江可以入江汉,最后直入三巴和汉中与蜀中。
可以说,在李璟与幕僚们的计划中,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新任的财袋子李让上任后提出的思路,也是坚持镇国军境内继续军囤垦荒自产粮食的同时,还要加强现在镇国军内的各种工坊,以及矿业开采。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各种商品后,再通过海运进行远程海贸的同时,也要利用江河之便,在中原各地发展一张巨大的网络,推广销售登州的商品,换回镇国军需要的粮食等各种物资。
海上两条商路,幽州两条商路,黄河、济水、淮河三条商路,长江一条商路,一共十条商路。眼下镇国军只有入渤海新罗一条商路是最完善的,南下广告的商路还在打通之中。
经幽州的两条路也只是小规模打通之中,其它的商路更是一时无法打开。李璟现在重点关注的就是淮河入汴渠运河这条。这条商路上泗州盱眙、徐州符离、毫州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