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三节(7 / 13)
※※※
九月初三晚,大将军接到了鲜于辅的书信。
朝廷的官制修改方案完全超出了大将军的预料,这让他措手不及,一个人坐在书房内苦思对策。
鲜于辅在信中忧心忡忡,他认为李玮此策极为不妥。表面上看,朝廷削减长公主和大将军的权力是为了将来小天子能顺利主政,但实则是李玮拿小天子做挡箭牌,大权独揽。太傅杨彪、御史大夫荀攸没有表示反对意见,这很正常,因为这方案符合他们的利益,而大司马徐荣和太尉张燕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问题就严重了,如果将来他们两人心生挚肘之意,大将军在国政决策上的影响力将大大减小。
鲜于辅告诫大将军,皇权和相权的制衡是必要的,但现在朝廷拿出的这个新官制严重损失了皇权,对社稷稳定极为不利。虽然六年后小天子主政,危机重重,但如果为了让小天子主政而不惜损害皇权、损害朝堂上的权力制衡,实在是一种短视之举,其后患无穷。目前小天子太小,国政决策权还是掌控在长公主手中较为妥当,免得将来权臣当道,祸乱社稷。
九月初四凌晨,朝廷草拟的官制修改方案送到了大将军府。大将军召集傅干、王凌、司马懿、蒋济等人商议。
傅干考虑良久,叹了一口气,“朝廷如果实施这个官制,的确有利于六年后小天子顺利主政,但问题是,目前兵权事实上是控制在大将军手里,而且这几年大将军还要频繁征伐,兵权不能交,这样六年后,就算小天子主政了,长公主也不会交出手中的权柄,因为她是唯一可以制约大将军的人了。退一步说,就算六年后大将军把兵权全部交给了天子,但在外朝大臣牢牢控制朝政的情况下,十三岁的小天子又如何确保兵权不失?所以长公主六年后不会交出权柄,除非小天子长得更大一些,并且确保了手中的兵权,而相权又得到了有效的制约,否则这危机将一直存在。”
司马懿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目前形势下,这份官制修改方案显然不合时宜,一旦大将军率军出征,盛怒之下的长公主必然反击,这不但不会减少朝堂上的争斗,反而加剧了朝堂上的危机。”
王凌则不以为然,“丞相大人之所以敢拿出这个方案,一是目前得到了大将军的支持,他有恃无恐,这个机会不可错过,二是他考虑到了北疆人控制了朝政,在徐荣和张燕两位大人都成为辅弼大臣的情况下,长公主即使想动,首先也要考虑到军队的稳定。此次危机,长公主既不敢信任虎贲羽林,又不敢信任南军,那她还有什么倚仗?事实上,她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