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节(2 / 8)
北需要恢复元气的时间。
从目前形势来看,北疆军已经无力阻止袁绍占据关中和关西,袁绍的实力在短时间内将迅速增长,而曹操和田楷因为躲过了这场灾患,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他们的实力也将得到一定增长。河北担心的是,袁绍、刘表、曹操、田楷会不会趁着冀州遭受重灾的机会,联手出兵攻击。如果袁绍会盟各地州郡兵马同攻河北,形势将再度恶化。
由此引出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天子救不救?如果把天子救到河北,也就等于给了袁绍联合各地州郡攻击河北的一个最佳借口。
如果不把天子救到河北,那关西就不能放弃,否则天子何处安身?关西不放弃,也就等于拖住了袁绍,但关西战场就要展开持续大战,这对河北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争论因此变得非常激烈。
※※※
在过去的几年里,勤王是河北大吏们的共识,是最为迫切的事,是关系社稷存亡的根本。
然而,今春北疆军杀进关中后,天子却拒绝到河北,并联合袁绍等叛逆围攻北疆军,致使北疆军损兵折将,不得不退出了关中。勤王失败了,河北大吏们的共识随即也就崩溃了。
紧接着黄河决堤,河北三百万灾民无家可归,河北生死悬于一线,这更极大的刺激了河北大吏。
几年来,晋阳大学堂,邯郸大学堂都在极力推习郑玄的“新经”,河北硕儒名士们也常常聚在一起探讨荀子的“隆礼重法”之道,思考孟子的“民重君轻”之言。随着改制的逐渐深入,河北大吏和士人们开始意识到勤王不是社稷存亡的根本,让千千万万的百姓活下去才是社稷存亡的根本。
先贤们的思想传承了数百年,虽然屡遭劫难,但从眼前的形势来看,无疑它是正确的。
天子高高在上,任用奸佞,祸国殃民,最后百姓没有活路了,黄巾军开始叛乱了,十年下来,社稷终于崩溃。重君轻民,民不堪忍受,最后民不但摧毁了君,也摧毁了社稷,如果继续下去,中兴大汉显然是一场不切实际的梦。
民富则社稷兴,社稷兴则君重,这个理念在河北大吏中逐渐得到了认可,并且随着勤王失败、黄河决堤、河北遭受重创而最终得到了广泛认同。
※※※
大将军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准备再次勤王,放弃关西的建议竟然遭到了河北上下一片反对。
反对最为强烈的就是张温、崔烈、马日磾等一帮老臣。
放弃关西,袁绍的实力就会骤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