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节(5 / 5)
一个个气得面红耳赤。大家谁不想社稷安宁?谁不想让百姓安居乐业?但振兴社稷不是纸上谈兵的事,需要实力,发展实力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北疆这几年如果不是处处忍让,养精蓄锐,能有今天的规模?都象你们这样干,北疆早完了。
荀攸说,正因为北疆已经有了这样的规模,我们才要改变策略,不能在持续这种忍让的被动策略,而要展开主动攻击,以攻为守,以攻伐为自己持续发展争取时间,否则,我们强大了,敌人也强大了,那振兴社稷就成了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
※※※
北疆一步步走到今天,其中的酸甜苦辣百般困苦,李弘一清二楚,他和北疆诸吏一样,面对潮水一般的流民,心里对平定天下并没有很大的信心。
如此大规模用兵,冀州的财赋很难承受。到底是先救助流民,还是先打下幽州稳定河北三州?
李弘没有立即做出决定,他命令傅干带着自己的书信赶到邯郸城,请长公主和诸多老大人立即回到行辕商讨出兵一事。此事关系重大,即使要出兵,也要尽可能得到上上下下的支持。支持的人越多,成功的可能也就越大。现在提出反对的都是北疆诸吏,这些人的态度如果不能转变,这仗会打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老臣们的意见也不是很统一,尤其是赵岐、王瀚、王柔这些北疆大吏,坚决反对仓促用兵,尤其是这种大规模的用兵。
长公主说话了,她支持出兵。理由很简单,她要救出刘虞,她要迅速稳定河北三州,她要早日西进关中救出天子,平定天下。
长公主的声音压倒了所有反对者的声音,长公主执意要出兵,这些北疆大吏也只能遵从了,没有人愿意成为阻碍振兴社稷大业的人。
※※※
李弘以八百里快骑急召李玮到邯郸,主持大司马府诸事,给大军筹措粮草辎重。
李弘急令朱穆召集大将军府诸吏商讨具体出兵之策,同时命令麴义、张燕、颜良、赵云、文丑、张郃、高览、王当、孙亲、徐晃、高顺十一位统军大将即刻回行辕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