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十九节

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十九节(8 / 10)

今古文家法,融会为一,整百家之不齐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经学理论,他利用自己这套独特的理论,从“通学”的立场上对《春秋》三传作综合研究,最终解决了两派争论的焦点问题,消除了两派之间的门户之见,肯定了古文经学的学术地位,基本上结束了这场长达两百余年的今、古文经学的大争辩。

但问题是,因为受当时情况的限制,这场关系到今、古文经学两派生死存亡的大争论并没有击垮今文经学在官学上的主宰地位,这场声势浩大的第三次大争论的结果也没有以诏书的形势遍告天下州郡的学堂和士人,所以,今文经学派的顽固势力利用自己的官学地位,不断地向古文经学派展开反击,负隅顽抗。

※※※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今、古文经学两派官吏在学术上的分歧和在治国策略上矛盾,以便顺利地实施新政,推行诸项改制措施,张温、卢植、马日磾等人这次打算把他请出来,让他开堂授学,把他的“整百家之不齐”的先进学术思想和理论告诉天下士人,让他在两派士人中大力宣扬自己融会贯通了今、古文经两派学术的新的经学理论,以消弭两派之间旷日持久的纷争。

※※※

张温、卢植等人的主张得到了上上下下一致赞同。

李弘当然求之不得,他当即派出一百武技高超的亲卫,随同郑玄大师的弟子崔琰,数名大知堂弟子,往徐州寻访郑玄大师。

郑玄最早隐居于青州北海的不其城南山。黄巾军起事后,因粮食断绝,随即遣散学生,往高密而去。后来高密也待不下去了,只好逃到徐州投靠陶谦。陶谦以师友之礼待之。郑玄把自己安顿在南城之山栖迟岩下的一所石屋里,很少出头露面,仍然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典,注释经书。

崔琰出身官吏之家,好击剑,尚武事。二十三岁才学《论语》。二十九岁时,他和好友公孙方结伴往青州,拜师于郑玄。崔琰一直保护着老师,跟着老师颠沛流离,直到老师安顿下来后,他才归返故里。

崔琰的弟弟崔林此时已被太守许混征辟。许混听说崔琰回来了,大为惊喜,亲自跑到崔府相请。结果此事被崔烈知道了,他二话不说,请大将军写了一份调令,把崔琰、崔林一起调到了大将军府。许混懊悔不迭。人都让大将军府抢去了,自己白高兴一场。

※※※

八月底,李弘和张温等人经过仔细商议,在三府之间合理调配了诸多从事掾属。

长公主本来不参加具体政务,只负责巡檄监察之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