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五节

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五节(8 / 11)

双方的观点分歧太大,争吵也在所难免。

选拔制度直接关系到社稷的中兴,国策的持续、正确的执行,所以张温、卢植等人拒不让步。

※※※

在长公主起程到冀州的时候,李玮曾急书李弘,其中也提到了改制的事。

在他看来,改制才能兴国,这是无可非议的事,至于怎么改,那谁都不知道,要摸索着前进,因此他恳求李弘,只要是有利于拯救和振兴社稷,能帮助百姓吃饱穿暖的改制,都坚决支持。改制成功了,大汉和百姓都受益,失败了,再改,总有办法中兴社稷,有办法让百姓吃饱穿暖。前人能做的事,我们也一定能成功。

李玮对乡评和察举相结合的选拔办法持肯定态度。

在本朝,门阀世族,鸿儒和名士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常常按品级来划定。然后士人就按这个品级来出仕,这已成为本朝惯例,也可以说是一种选士制度。这种以品级论人的办法,说起来还是起源于班固大师。班固大师在其《汉书》中的《古今年表》上,大力宣扬性三品的观点,他在表中把人性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品,而在每一品中又分为三等,这种评价人物的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延续到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乡评实际上就是门阀世家按照被品评人物的权势与财富实力,再参据其人品才干,将士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依次分享做官的权力。比如许劭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如果曹操不是出身显赫的官宦世家,而是出身于破落的小吏之家,许劭绝对不会说同样的话。

同样,“月旦评”之所以名著天下,不是因为许劭、许靖的眼光好,学问比别人大,而是因为“月旦评”的背后是许阀。得到月旦评的肯定,也就等于得到了许阀的肯定,被评之士的仕途当然一帆风顺了。

这种乡评对选拔人才,尤其是寒门士子还是非常有好处。比如我,我既无家世又无钱财,只有一个身居高位的老师,如果没有碰到大将军,我终其一生,大概也就是个府衙小吏而已,但如果我能被许劭先生品评一番,估计就能鲤鱼跃龙门,身价大涨了。再比如前司徒大人许相的儿子许大麻子,此人恶迹斑斑,如果被乡评说的一无是处,估计许相也不好意思把这个儿子拿出来丢人现眼。袁术也是一样。此人在京城就有“路中悍鬼袁长水”的外号,如果他早年被许劭一顿恶评,估计现在也没有出头之日。

乡评的选拔很公开,很透明,这和察举制的不公开、不透明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