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节(7 / 13)
皇甫嵩把天子揽在怀里,老泪纵横。大汉是不是真的要倾覆了?
天子最近几天看不到一张熟悉的面孔,甚至连宿卫的虎贲卫士都换了一批陌生人。天子哭累了,偎在皇甫嵩怀里沉沉睡去。皇甫嵩抱着瘦弱的天子,一直坐到了天亮。
※※※
天子下旨,转拜皇甫嵩车骑将军,参隶尚书事,主掌国事。
皇甫嵩随即和李傕、郭汜、贾诩等西凉诸将商议解决长安危机的办法。李傕说,我们不懂朝政,大人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只要保住我们的性命即可。
皇甫嵩当然清楚现在长安形势的危急。由于李傕等人抢在西凉军和北疆军到达之前攻占了长安,导致长安形势愈发紧张,稍有不慎,就是玉石俱焚之局。
皇甫嵩随即奏请天子,连续下旨。
命令龙骧将军徐荣屯兵新丰,游击将军韩遂屯兵槐里,谁都不许向长安再进一步,否则以谋反论处。
赦免朝中大臣所有罪责。太尉杨彪、司空淳于嘉、尚书令士孙瑞等大臣立即回朝处理国事。重新任命京兆尹、扶风郡和冯翊郡的太守,安抚三辅百姓。
赦免董卓所有罪责以告慰西凉将士,并择日于郿坞葬其衣冠。王允等死去的大臣由其子弟门生收殓葬于长安城外。
以八百里快骑急送圣旨到晋阳于长公主和诸位大臣。天子平安,但关中目前不稳,请长公主和诸位大臣暂留北疆。
皇甫嵩亲笔书信于骠骑大将军李弘,详细述说长安两次兵变的过程。目前急需的是稳定,恳请大将军立即让北疆军撤出关中。
武将军李傕和扬烈将军郭汜向天子举荐朱俊,恳求天子急召朱俊回朝,和皇甫嵩大人共掌国事。天子准奏,皇甫嵩让皇甫郦带着圣旨,日夜兼程赶往关西。现在,李傕等西凉诸将根本不相信士人,为了保护天子,尽可能发挥朝廷的作用,皇甫嵩只能依靠同为武人的朱俊到长安和自己共撑大局。
※※※
随同皇甫嵩到长安的还有韩遂的司马凌孺和女婿阎行。
正如贾诩的推测,韩遂之所以答应皇甫嵩出兵关中,的确有占据扶风郡的意思。另外,韩遂认为,自己即使不能占据扶风郡,也能因为出兵勤王而得到朝廷的承认。董卓死了,韩遂这个御封的游击将军迟早都保不住,但韩遂不想失去它。
韩遂需要得到长安最详实最真实的情况,而知道这些情况的人只有李傕等西凉诸将,所以他让凌孺和阎行带着自己的密信,以保护皇甫嵩为名到了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