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狂风暴雨 第四节(4 / 5)
※※※
公孙瓒接到了李弘的书信。
李弘在书信中说得非常客气,说伯珪兄在东光之战中击败了三十万青州黄巾军,立了大功。今长公主以天子命,下旨拜兄长为奋武将军,蓟侯。圣旨和印授我已经让信使带过去了,请兄长拜领。然后李弘言词恳切,仔细叙说了朝廷和北疆的诸般难处,希望公孙瓒能以社稷为重,立即罢兵。李弘甚至答应公孙瓒,只要他能罢兵不战,不但可以驻军冀州,自己还愿意上书长公主和朝廷,举荐他为冀州牧。当然,前提是他必须把袁绍逼走。
最后李弘说,我欠了兄长一顿酒,一直想找个机会请兄长一醉方休,不知兄长能否到界桥一聚?
圣旨和奋武将军的印绶,公孙瓒收下了,但他拒绝了李弘的邀约,不愿意出城和李弘相见。
长史关靖仔细看了李弘的这封书信,他认为李弘这是在故意拖延决战的时间,北疆军的援军可能正在赶赴冀州的路上。
从十二月底到现在,幽州军派出了上千名斥候到中山、常山和赵国一带打探军情,但一直没有发现北疆援军的踪迹。依照关靖和严纲等人的猜测,北疆援军可能的确还没赶到冀州,因为北疆军的一部现在正在关西和董卓交战,能赶到冀州支援的只有塞外大军。北疆的塞外大军从接到命令到集结,需要一段时间,再加上又是严冬,大雪纷飞,道路阻绝,塞外各部大军能在两个月内完成集结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从塞外的云中、五原等地到冀州的巨鹿郡,有两千多里路,也就是说,北疆的塞外大军至少要到三月下或者四月初才能到达战场。
关靖和严纲等人的意见是,立即向北疆军发动攻击。
公孙瓒也同意关靖的意见,但考虑到双方兵力对比,幽州军没有绝对优势,所以公孙瓒对是否立即展开决战很犹豫。
目前北疆军和袁绍的大军加在一起有将近五万人。幽州军能上战场的虽然有十万人左右,但其中主力只有三到五万人,这还包括幽州的一万铁骑。公孙瓒想等到三月初,田楷和刘备的主力大军回援之后再展开决战。
关靖不同意。他给公孙瓒详细分析了冀州目前的形势,尤其是黄巾军的动向。田楷和刘备在青州奋战了两个多月,夺取了青州北部四个郡国,把几十万黄巾军赶了出去。黄巾军的生存越来越难。这个时候,如果冀州大乱,黄巾军见有机可乘,必定会二次北上,而兖、青、徐三州的州郡大吏当然是愿意帮黄巾军这个忙了,他们巴不得黄巾军北上。黄巾军北上之后,局面将不可收拾,所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