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危机四伏 第十二节(5 / 7)
的大名在北疆军中那是首屈一指的强悍。他和赵云一样,曾是李弘的督贼曹,是李弘绝对信任的人。颜良从京畿爆发危机开始,先是在塞外,后来到河东,他自始至终就没有具体参加过解决京畿危机的任何事。李弘此时派一个绝对信任的,但对京畿诸事一无所知的人到洛阳来都督中外诸军事,这是什么意思?
洛阳顿时紧张起来。
※※※
六月中,长安。
董卓在扶风接到李儒的急报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李弘要联合袁术打长安了。他命令皇甫鸿守凉州汉阳郡的翼城,董越守陇关,自己匆匆回到了长安。
现在赵云和匈奴人在上郡的长城要隘,徐荣和玉石在河东,如果袁术再兵临武关,颜良兵逼函谷关,四路同攻,那以关中目前的状况,长安必陷。董卓甚至认为河内的袁绍也会参加。袁阀的分裂和袁绍诛杀朝廷大臣的事,可能都是李弘袁绍袁术三人精心设计的骗局。青州蚁贼的暴乱,可能也根本没有那么严重,是虚张声势。他们的目的是麻痹自己,诱骗自己上当。
洛阳的李儒、长安的刘艾、田仪等人也很困惑,李弘在这个敏感的时候突然做出这么重大的调整,实在让人费解,也让人心惊肉跳。要说是一次普通调动,那为什么要同时调动徐荣和李玮?就算京畿危机已经缓解了,徐荣和李玮可以离开了,那调动杨凤和孙亲又是什么意思?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北疆有重大征伐,需要徐荣坐镇河东,需要李玮回晋阳出谋划策,需要杨凤和孙亲统领军队。
征伐?那李弘要打谁?打长安?这种调动太显眼了。打河内的袁绍?在己方实力明显占优的情况下,这种惑敌之计也未免太做作了。但正因为李弘的这种举动太显眼太做作了,此事才显得扑朔迷离,非常的可怕。李弘到底要干什么?是打长安还是打河内?又或者是打冀州?
李儒在给董卓的信中说,估计李弘打冀州的可能最大,这样他在未来几年可以确保北疆不失。打长安要破坏李弘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制衡,对北疆没有好处,不可能。打河内耗费太大而且没有什么意义,李弘估计不愿意,但他又不好公开违抗圣旨,所以才想了这么个主意。
董卓不敢大意。李弘要打冀州,必然要征调戍守塞外的五万大军和度辽、风云两支铁骑军,也就是说,李弘决定放弃塞外,不管胡人和流民了。既然如此,那李弘还打冀州干什么?还要制衡干什么?击败自己抢回天子不就行了?
董卓毫不犹豫,立即命令吕布、胡轸、李傕(ju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