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三节(6 / 7)
,不是我要的。”
“什么事需要我帮忙?”李儒笑道,“只要能迅速平息叛乱,稳定社稷,什么忙我都肯帮。”
李玮笑道:“好,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这个忙你一定能帮。我缺钱,我极度缺钱,所以我希望北疆能铸钱。北疆有铁,有铜,有能力铸钱,铸多少钱都行,但我现在缺一张朝廷允许北疆铸钱的圣旨。”
李儒惊愣地望着李玮,眼睛里蓦然发出难以抑制的兴奋之色。
“我知道郡国自由铸钱会引起币制混乱,造成物品价格上涨,直接威胁大汉的财政,但现在除了铸钱,我已经没办法了。”李玮解释道,“各地州郡叛乱后,朝廷失去了赋税,而通往北疆和关东各地的水陆两道运输又全部被他们切断了,物资无法运进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度过难关,首先就要有钱,用更多的钱从当地的门阀权贵和其他地方购买我们急需的物资。那时无论多贵,我们都买得起。”
李儒沉思不语,不过看得出来,他赞同李玮的建议。
“本朝孝武皇帝为了开辟财源于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下令废除了郡国的铸钱权,改由朝廷上林三官统一铸币,此制已经实施了三百多年,今天突然改制,恐怕……”李儒非常为难地说道,“恐怕阻力非常大啊。”
(“上林三官”即钟官(掌铸钱)、辨铜(掌原料)、均输(掌制范),是大汉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三官钱。)
李玮笑道:“如今天子、三公和九卿都不在洛阳,朝政其实就是相国大人说了算,哪有阻力?上林三官铸钱的速度太慢,而现在的形势又这样紧张,如果由上林三官和北疆同时铸钱,那铸钱的速度将大大增加,这对缓解当前的危局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啊。”
李儒轻轻一笑,“好吧,我现在就去相国府。”
※※※
董卓听完李儒的禀报,大为惊喜。
“这个李仲渊,搞什么名堂,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董卓捋须大笑道,“快,通知上林苑的上林三官,立即给我铸钱,日夜不停。”
“日夜铸钱,辨铜府的材料就不够了。”李儒说道,“大人可以急书牛辅和贾诩两位大人,命令他们立即从河东运送铜铁进京。”
董卓高兴地说道:“好,你立即替我写封手令给他们。”
董卓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在屋内来回走动,不是发出几声兴奋的笑声。发财了。
“长笙,我看洛阳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