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风卷残云 第二十六节(3 / 8)
状,也不知道董卓到了并州将会给大汉国带来可怕的灾难,他只想到要在北疆大战后遏制你的权势,剥夺你的兵权,把你对大汉国的潜在威胁迅速解除掉,他完全忽视了董卓此人对大汉国的危害,他的旨意是错误的,大将军你知道吗?”
“大将军绝不能让董卓走进并州。”
※※※
李弘沉思不语。王瀚的担心他不是没有考虑过。他和董卓在西凉战场上并肩杀敌,后来又在西凉肃贪的时候和他直接发生了冲突,董卓是什么人,他心里自然有数,但让董重率军进并州是天子的旨意,而且天子让董卓督领并州军政的目的很明显,他当时在朝堂上如果极力劝谏的话,后果难测,他当然不愿意冒着得罪天子的危险失去出塞作战的机会。
李弘对董卓抱着很大的侥幸心理。北疆大战毕竟关系到国家的兴亡,董卓做为国家重臣,总不会胆大妄为到要败家亡国的地步,但王瀚的一番话却把他从侥幸中惊醒过来。李弘想起自己去年离开并州之前在并州肃贪的事。当时并州情况极其艰难,但就在那种情况下,还是有人铤而走险贪污受贿。董卓深谙贪赃枉法之道,他到了并州,面对大量的屯田物资和赈灾钱粮,还有运送前线的粮草辎重,他会不动心?他会不中饱私囊?李弘觉得自己的想法太幼稚了,自己是在拿国家的兴亡开玩笑。
正如王瀚说的,假如董卓把并州搞砸了怎么办?谁能保证董卓能象自己一样尽心尽力的治理并州?自己死了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自己的部下和十几万将士阵亡了,那也不过就是一场败仗而已,但北疆因此而丢弃,国家因此而败亡,那自己的罪过可就大了。
要想确保北疆大战能够取胜,就要确保并州的稳定和粮草辎重的持续供应,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用自己的人,用自己信得过的人,让征北大将军府主掌并州的一切,这是确保北疆大战万无一失的唯一办法。
李弘想到陛下已经颁布的圣旨,心里十分不安。此时上书天子既不合时宜也没有效果,时间上也来不及了。天子在自己离京的最后一刻,在北疆大战已经展开的情况下突然颁布此道圣旨,显然他早有定策,事先也做了精心的准备和安排。他不仅是为了皇统要逼反何进,也不仅是为了剥夺董卓的兵权,趁机利用董卓和北军来遏制自己,他还要利用这次人事变动和兵力部署来为皇统确立以后的大汉国,为北疆大战胜利以后的大汉国预先奠定稳定的基石。天子不会因为自己提出的诸般理由而放弃对董卓的任命。董卓不能进入并州,皇甫嵩就不能控制西凉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