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山雨欲来 第八节(5 / 6)
办法,至于这个办法能不能实行,那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我们喝着酒,总在这里谈论能不能实现的问题,恐怕一年后都商量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你们说呢?”
众人闻言,顿时轻松地笑了起来。
“左大人言之有理。”余鹏笑道,“仲渊,你在这里说了大半天,其实都是废话。我看,你还是想几个高招吧。”
“仲渊,酒都给你喝了不少,但一个办法都没有。”唐云指着李玮说道,“你到一边坐着去,不要老在我们眼前晃来晃去,眼睛都给你晃化了。”
李玮大笑道:“办法?办法不是早就说过了吗?”
“前朝文、景、武皇帝时期,因为采取了移民垦殖和军屯等策略,推行了代田法、区田法等耕作方法,极大地繁荣和发展了并州。我记得史书记载,当年先辈们开番系渠,引汾河、黄河之水浇灌皮氏(今河津)、汾阴(今万荣)、蒲坂(今永济)等郡县五十万亩土地,每年可得田赋两百万石,当时的河东、上党、太原等郡,都有大批粮食由汾河、黄河、渭河运至京都长安,三郡一带极其富裕。当年并州的人口也非常多,仅太原郡一地就达到了六十多万,而河东郡的人口更是达到了九十六万。”
“祖辈们远比我们聪明,他们通过移民屯垦和军屯等办法,不但成功解决了御边问题,还解决了中原地区人多地少百姓穷苦的问题。无论是本朝已逝的先贤还是当今的大儒,无论是王符先生的《潜夫论》还是赵岐大人的《御边论》,他们都对本朝的流民问题提出了颇有远见的解决之道。我们这些后辈没有什么智慧,也没有什么更高明的办法,只好拿他们的治国之策来解决太行山的流民问题了。”
李玮挥动双手,傲然说道:“先辈们做到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只有陛下和朝廷同意,我们一定可以在五到十年时间内再现旧日的三郡繁华。”
“如今,太原和上党有大量荒芜的土地,太行山上有百万流民,将军大人有七万大军,黄巾张燕和杨凤有几十万大军,这一切,正好具备了重开军屯和民屯的所有条件。”
“但我们在推行屯田的时候,必须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以此来保证屯田可以长期有效的执行下去,以保证百姓们不再陷入穷困叛乱之地。”
李玮皱着眉头说道:“要做到这一步,最关键的就是土地所属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土地买卖和兼并立即就会出现,失去土地的百姓将再次成为流民,而我们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将在转眼之间化作泡影。”
“仲渊,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