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风起云涌 第四节(4 / 5)
虞和魏攸,鲜于辅等一班府吏想了许多主意,最后还是决定屯田戍边。
军事屯田周代已有。前朝汉文帝采纳大臣晁错“募民徙塞下”的建议,把一些奴婢、罪人和平民迁徙到边塞,将他们以什伍编制组织起来屯田戍边。这些人农忙时屯田,农闲时进行训练,有事则可应敌。这种做法既起到了防御胡族入侵的目的,也起了开发边境的作用,为汉代屯田之先河。到了汉武帝时期,屯田戍边,防备匈奴则成为当时的一项主要国策。自此以后屯田戍边就是大汉国防守边疆的一项重要措施,成了大汉国节省国用,解决边境地区驻军的给养,对付胡族入侵的基本方法。
刘虞决定在人口稀少的代郡,上谷郡屯田。
就在他准备实施这个措施的时候,因为生病回家休养,这件事随即就耽搁了下来。没想到世上的事情就这么奇怪,还没过两个月,黄巾军突然入境攻打,这一万步兵立时成了涿郡救命的稻草。
依靠这一万汉军,加上各城的守军,在涿郡太守王濡,都尉吴炽,刺史府功曹从事鲜于辅的指挥下,竟然也抵挡了二十多天,不但严重迟滞了敌人的进攻速度,也为援兵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到部队撤回巨马水时,鲜于辅统计了一下,尚余一万多人,这让他对坚守涿城充满了信心。
援兵?其实幽州有什么援兵。公孙瓒走了,辽东铁骑,白马义从不在了,只剩下李弘手上那支才拼凑了两个多月的风云铁骑了。
一想起背后的十五万黄巾大军,鲜于辅脑后就发凉。黄巾军厉害,怪不得当初以皇甫嵩,朱俊,董卓,卢植几员大将,十万兵马的实力,在平叛刚刚开始时,也连遭败仗。
当时,南阳张曼成的黄巾军率军攻克南阳城,杀了太守褚贡。波才率领的颍川黄巾军连续击败朱俊,并将皇甫嵩围困在长社,要不是波才作战经验不足,差一点就把皇甫嵩一锅端了。广阳的黄巾军就更厉害了,攻破蓟城,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和太守刘卫。钜鹿附近的黄巾军更牛,一口气把安平王刘续和甘陵王刘忠都俘虏了。卢植率军攻打广宗的黄巾军,也屡战不胜,未能得逞。董卓根本就没有胜过一战。
现在这些黄巾军死灰复燃,其军事实力和作战经验犹胜去年,打起来就更困难了。
鲜于辅有点灰心丧气,一路上督军急行。后面黄巾大将张白骑的部队正在衔尾猛追,一刻不停。
中山国相张纯被黄巾军打得一路逃窜,狼狈不堪。好不容易逃到涿城,张牛角率部又渡巨马水而来。张纯无奈,只得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