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衍圣公的麻烦(上)(2 / 4)
域的不断扩大,需要的兵力越来越多,他们的战斗训练其实还没有完全结束,就被拉到战场上来了。
在新建了四个步兵营以后,虎贲军陆军目前总共有十八个步兵营,五个骑兵营,四个炮兵营,三个新兵训练营,总兵力已经超过五万人。加上海军、海军陆战队,虎贲军的总兵力,已经接近八万人。下一步的扩军计划,就是超过十万人了。
其实,从军事地理上来说,宁远城基本不需要驻守。因为,鞑子和蒙古人,现在都已经不可能进攻宁远,眼下的他们,自顾不暇呢,哪里还有时间来反攻虎贲军?信字营需要防备的,乃是驻守山海关的明军残留部队。
按照崇祯皇帝的诏书,虎贲军是要将山海关也接管的。然而,由于时间上的关系,山海关的明军,还没有全部撤退。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信字营就被调了过来,一边训练,一边监视山海关的明军,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抓紧时间!”
张准叮嘱着说道。
“明白!”
凌若城立正答应。
辽东军的撤退步伐,一直都比较缓慢,三个月的时间过去,还只是撤退了宁远城以东的部队。期间还发生了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导致大量的辽东军不愿意撤往内地。很多辽东军就地逃跑出来,参加了虎贲军。
崇祯皇帝一怒之下,将高起潜和吴阿衡都逮捕下狱,其实并不单单是因为张准占领了义州卫,让他恼羞成怒,而是一系列怒火的积压。将辽东军撤往内地,完全放弃辽东,这样的决心,崇祯其实很不好下,可以说是非常痛苦的。
然而,就在他痛苦的做出决定以后,高起潜和吴阿衡,却没有能够扎扎实实的执行他的命令,没有将辽东军完整的撤往内地。辽东军的撤退,简直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汤不是汤,水不是水的,和崇祯皇帝的初衷,相差太远了。
崇祯希望辽东军的十五万人,都全部撤退到内地,不在辽东留下一兵一卒。谁知道,最后的结果却是,只有半数不到的人成功的撤退了。其他的半数,要么是投靠了鞑子,要么是投靠了虎贲军,这怎么让崇祯不生气?
为什么要从辽东撤军?还不是为了在完全的消灭陕西的流寇以后,聚集全部的兵力,对虎贲军动手?可是,高起潜和吴阿衡两个,完全将崇祯的计划搞砸了。
三四万的辽东军投靠了虎贲军,这等于是白白的壮大了虎贲军的力量。有了这三四万的辽东军参与,虎贲军的实力,肯定是如虎添翼啊!到时候,谁打谁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