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打造一天经济圈(5 / 6)
道路,不怕雨水的冲刷,即使是下雨天,马车都可以照样在上面跑。这就是最大的优势。
同时,水泥路面,要比碎石路面平整多了,对马车的奔跑速度,马车的损耗程度,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在泥路上马车每个时辰,或许只能走二三十里。但是在水泥路面上,每个时辰走四五十里,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我的想法,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大家以前都没有意识到,原来修路也可以赚钱而已。”
张准淡淡地说道。
这个年代的人,在思维上,当然不可能和四百年以后的人相比。特别是在交通的问题上,不得不说,明代的人,根本还没有意识到交通工具的重要性呢。就好像是清朝的铁路和火车,都是闹腾了好久,才终于开始引进的。士大夫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的确是令人纠结,他们最喜欢坐的,还是十六人抬的大轿啊!
其实,道路带来的,不单单是经济上的利益,政治上,军事上,甚至是科技上的利益,都是显而易见的。政治上,可以更加有效的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和控制。在军事上,则可以更快的调动军队。这些,都是很浅显的道理。
技术上的利益,则要稍微的隐晦一些。张准敢肯定,一旦大规模的开展道路建设,凡是和道路相关的技术,都会得到飞跃的发展。特别是桥梁的建设,技术肯定会日新月异的。
修建道路,最关键的,还是桥梁和涵洞。有关涵洞的问题,暂时不会涉及,因为虎贲军目前控制的区域,基本上还是平原。第一批修建的道路,应该也是在平原上,没有挖涵洞的必要。但是,需要建设的桥梁,肯定很多。
有关赵州桥的传说,实在是太多了。真定府境内的这座桥梁,几乎成了桥梁工艺的典范。然而,在张准看来,石拱桥,其实真的过时了。由于结构上的原因,石拱桥的跨度,不可能很大。想要横跨大运河,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架桥技术是必然要改革的,必然要学会用水泥钢筋混凝土,甚至是沉箱来架桥。
毫无疑问,架桥技术的发展,会带动所有相关工业的发展,如水泥工业,沉箱工业,钢筋工业等,都会得到整体的提升。同时,工匠们的地位,也会大大的提升。没有出色的工匠,肯定没有出色的桥梁,这是必然的。
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特别是明国的技术发展,关键还得依靠这些工匠。明国和之前朝廷的士大夫,已经将技术作为奇技淫巧批判了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张准想要一下子改变大家的思想,也不是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