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尔为大国,而中国亦不小也(5 / 7)
加辖区内的人口。
难怪张准不需要从朝鲜筹粮,实在是虎贲军自身,就有足够的粮食。粮食一般都很敏感,朝鲜王国自身的粮食产量,也不会很多。要是问他们要粮食,可能会引起一些抵触情绪。但是,如果是要铁矿石、硝石、木材之类的,朝鲜人就要大方多了。唉,这个张准,还是满狡猾的。
张准不动声色地说道:“随着东昌府和兖州府的土地改革展开,估计整个山东的耕地,可以超过五千万亩。届时,粮食产量,还会进一步的增加。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不断的开拓荒地,耕地面积超过六千万亩,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卢象升的心情,顿时热切起来。他虽然一直都在带兵打仗,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处理文政,但是,作为一个文官,他感觉发展生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为国家积聚更多的钱粮,才是他的真正目的。当初,他担任大名府知府的时候,最积极的事情,就是促生产,保证赋税收入了。事实上,他的确做得不错。
杨廷麟同样如此。他乃是典型的文官,关注的就是内政事务。内政事务什么最重要?当然是粮食生产了。粮食产量和赋税收入,一直都是考核地方官员的重要指标。只要辖区内的粮食,经常丰收,你想要不升官,都是不可能的。
对于虎贲军的粮食生产,杨廷麟是知道得相当多的。他不像卢象升那样,一下船,就被放到了沙门岛上去接受多尔衮的刺激。杨廷麟过来以后,张准给他的任务,就是到处走走,了解各地的实际情况。因此,杨廷麟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一般的农户家里,他去过。灵山卫的大农庄,杨廷麟同样去过。
对于灵山卫的大农庄构想,杨廷麟是非常佩服的。这样做,似乎有点压榨屯丁的意思,导致屯丁的收入没有别的农户高,但是,从高层来说,的确是尽快的积累粮食的最佳途径。杨廷麟准备,到了辽东以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也积极开办这样的农庄。
被张准任命为辽阳府知府以后,杨廷麟首先考虑的事情,就是如何恢复生产,如何积累更多的粮食。这是地方官员的天职,是要压倒其他一切事务的。现在,被这份数据刺激,杨廷麟忍不住说道:“不知道辽阳府有多少的耕地?”
张准慢慢地说道:“辽东的耕地面积,不比山东省少多少。努力开垦的话,三四千万亩的耕地,是肯定可以开垦出来的。要是继续努力,超过五千万亩,也是有可能的。再说,辽东是可以继续向北扩展的,开原并不是最北的界限。我们可以不断的向北扩展,将塔哈喂、脱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