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坐办公室的日子,真清闲啊!(3 / 7)
不好,又偏偏要做,自然会让别人产生偏执狂的印象,对皇帝的形象是大大的损坏啊!
比如说,高弘图眼下全权负责的事情,就很重要。整个山东的政务,基本上都是高弘图在运筹帷幄。如果张准觉得高弘图干得不行,决心要自己接过来干的话,他能不能干得比高弘图还好暂且不说,高弘图会怎么想?
很显然,高弘图会觉得,自己没有受到你张准的重视。你张准什么都要自己干,什么都要自己拿主意,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白忙活了,我下次还白费这样的功夫做什么?既然都是老大要接手的,那就直接推给老大去做就好了。这样一来,张准想要不被累死,都不可能。
相信乔允升也是如此。乔允升正在修订虎贲军的新法律,这是系统的工程。要是张准觉得不放心,决定抢过来,亲自去干,恐怕同样要累死。而且,效果还没有乔允升做得好。要说到系统的法律知识,谁能比得过乔允升这样的专业人士?寒了乔允升的心不说,还搞垮了自己。
崇祯的累,纯粹是他自找的。内阁有六个大学士,足够处理一切的政务,他却偏偏要丢开内阁,所有的事情都要亲力亲为。累死自己不说,效果还适得其反。想当年,万历皇帝有段时间,只有三个大学士,同样可以有效的维持国家的运转。倒是崇祯自己,十七年的时间,换了五十多个大学士,让人无所适从,最终搞垮了自己。
归根到底,还是崇祯不信任自己的臣子。明朝的所有皇帝,和大臣基本上都是对立的,双方绝对不可能和谐共处。内阁本来就是限制皇帝权力的,注定了内阁大臣,和皇帝之间,是要斗争的,是要对立的。但是,对立到崇祯这样的程度,还是前所未有的。
以前,内阁决定的事情,除了大事之外,皇帝基本上不会过问。但是,到了崇祯这里,内阁决定的一切事情,都要送给崇祯再次审批,简直就跟小学老师改作业似的。久而久之,内阁的积极性,自然是一点都没有了。反正都是老师说了算,我们还那么辛苦做什么?
从崇祯的身上吸取了教训,张准决定,以后自己坐办公室的时候,一定不要像崇祯这样,累死自己却得不到丝毫的好处。对于下面的人,还是古人说得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用了别人,就要给予充分的信任,让别人将主官能动性调动起来。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还是值得思考的。信任他们,就得承受一定的代价,就得做好承受损失的心理准备。甚至,在出事以后,还得帮他们揩屁股。这一点,恰恰也是崇祯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