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没有最糟!只有更糟!(4 / 8)
獗难制,祸乱愈演愈烈,竟至高阳城失守,帝师被戕。帝师死于建虏之手,三百年来是第一次。朕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说毕又大哭起来。
他为着向上天加重“省愆”,不仅“撤乐减膳”,连荤也不吃了。演戏当真是到了十分。虽然他平日非荤不饱,对完全素食很不习惯,但是他毅然下了决心,传谕御膳房,百日之内不要再为他预备荤菜。皇后怕损伤他的身体,率领田、袁二妃来乾清宫劝他停止素食。他摇头拒绝劝解,含着泪叹口气说:
“朕年年剿贼,天天剿贼,竟得到这样结果!朕非暗弱之君,总在为国焦劳,励精图治,可惜上天不佑,降罚朕躬。朕不茹荤,不饮酒,只求感格上苍,挽回天心耳。你们好不晓事,不明白朕的苦衷!”
孙承宗乃是帝师,这帝师的情分,有如父子。崇祯又事事要标榜自己的至孝,自然要为孙承宗处理后事。令他揪心的事,孙承宗全家,包括六个儿子,两个侄子,十二个孙子、侄孙之类的,都全部罹难了。现在,前方连孙承宗的旁系亲属,都暂时没有找到。这个消息,又让崇祯的至孝形象,受到极大的打击。
作为皇帝的,如果真的关心自己的老师,必然会时常的嘘寒问暖,关怀体贴,帮助老师的家人亲戚什么的,谋取一份不算过分的职业,对于一个皇帝来说,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就算孙承宗洁身自好,不好意思插手官场,安插自己的子女,有皇帝的诏令在,孙承宗也不会不好意思。其他人更不敢说什么。皇帝帮助自己的老师做点事情,谁敢说三道四?尊师重教,你小子懂不懂?不懂!回家去好好的反省反省!
但是,崇祯并没有这么做。在孙承宗致仕以后,崇祯基本上就遗忘了自己的老师了。现在的结果是,孙承宗的儿子,侄子,都没有担任任何的官职,全部都在高阳城的家里赋闲。结果鞑子一来,就全部罹难了。这也让崇祯觉得,别人看自己的眼神都不对。因为,孙承宗只要有一两个儿子在异地担任官职的话,也不至于全家罹难,连处理后事的亲属都找不到了。
为了掩饰自己的虚伪,崇祯有心给孙承宗风光大葬,偏偏国库又十分空虚,侯恂一张死人脸,拿不出多余的银子来。崇祯只得在宫中筹款。他自己拿出体己银子一万两,皇后拿出四千两,田妃三千,袁妃二千,太子一万,慈庆宫懿安皇后一千,加上慈宁宫皇祖宣懿惠康昭妃和皇考温定懿妃各五百,共凑了三万一千两银子,命司礼监太监王裕民前往高阳城,寻找孙承宗的亲属,妥加照顾。
“传令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