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鞑子出动了!(6 / 7)
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头人,商量进攻的路线。
蒙古的科尔沁(又有翻译叫做“哈喇慎”的)部落,是蒙古的几个大部落之一。科尔沁草原有着丰富的水草,养育了大量的蒙古人和马牛羊。有数据显示,科尔沁草原出产的战马,占蒙古草原战马产量的三成以上。同时,科尔沁部落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的特殊,刚好隔断了山海关内和辽东的关系。
一直以来,蒙古科尔沁部落,都是明国和建虏争取的对象。在以前,熊廷弼、王化贞时代,实行的都是拉拢科尔沁,共同对付建虏的策略。明军使用金钱,从科尔沁部落那里,高价收买鞑子的人头。每个人头按照三十两白银计算。因此,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是很积极和建虏发生战斗的,经常让建虏苦不堪言。
然而,这样的政策,在袁崇焕主政的时候,发生了改变。袁崇焕拒绝从蒙古人那里收取鞑子的首级。结果,失望的蒙古人,再也不跟建虏发生战斗了。建虏趁机派人拉拢科尔沁部落的蒙古王公,最终成功的将这个蒙古大部落,变成了建虏的坚实盟友。历史上的孝庄皇太后、孝端皇太后、福临的皇后都是来自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可见两者关系的密切。
鞑子每次入寇,都要请科尔沁草原的蒙古人担当向导和前锋。因为这里的蒙古人,对明军的防线,是了解得最清楚的。明军的大小动静,基本上都很难瞒过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因此,鞑子每次入寇,都能选择明军防守最薄弱的地方发起攻击,然后一举破之。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
其次,是鞑子出征的兵力,最终确定在四万六千蒙古骑兵,二万四千鞑子骑兵,然后加上一万的土著,五千的汉军旗,五千的朝鲜仆从军,总兵力是九万人。这样的兵力,绝对是空前绝后的。比鞑子前两次入寇的总兵力加起来还要多。
在这雄厚的兵力里面,蒙古人显然是担当了主力前锋。蒙古骑兵的数量,几乎是鞑子骑兵数量的两倍。此外,汉军旗也出动了。率领汉军旗出动的,正是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个大汉奸。这也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前两次入寇,汉军旗都没有跟随。
汉军旗出动,意味着鞑子骑兵的战术,可能有所变化,可能有更多的明军将领,会被成功的诱降。现在的明军,士气非常的低落,如果被鞑子团团包围,然后又有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个大汉奸出面,极有可能会献城投降。
再次,是皇太极亲自率军远征。
对于第三次入寇,皇太极非常的重视,除了委任豪格为前锋之外,自己也亲自披甲上阵。正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