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皇太极招兵买马(5 / 6)
的存在,当地人该干嘛还是干嘛。以前,这些土著居民和明国的关系,有的疏远,有的亲密,明国也管不了那么多。只要你们不起来造反就行。努尔哈赤起兵以后,这些土著有的参与,有的不参与,有的隔岸观火,有的作壁上观,从来没有过一起聚集到沈阳的架势。
看来,传国玉玺的作用,对于皇太极还是蛮大的。起码,在宣传和号召力上,大金国要比以前提升了几个档次。越是民智开化,对传国玉玺就越是不怎么重视。相反的,越是愚昧落后,越是相信天命所归的神话。鞑子得到了所谓的传国玉玺,大概就是制造了天命所归的神话,然后将这些土著给召集过来了。
为了发动第三次的入寇,皇太极居然将这些土著都全部召集过来,可见,皇太极自己也在烦恼,建虏的人数,还是有点少啊!不得不加上这些土著居民。千万不要忽略这些土著居民的战斗力。事实证明,在某些情况下,越是未开化的野蛮人,战斗力越强。五胡乱华的时候如此,辽人、金人、蒙古人也是如此。现在,鞑子也是如此。
同时,马轶还敏锐的察觉到,鞑子的第三次入寇,极有可能是在冰天雪地里进行。因为,寒冬腊月的,明军对气候肯定不是很适应的。相反的,来自冰天雪地的鞑子,还有这些土著,却是如鱼得水。天气越是很冷,对他们越是有利。如果是在大夏天的战斗,这些土著反而承受不住。
这是很重要的情报,必须尽快的送出去。土著的到来,相信对战局没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些全部土著加起来,应该都不超过一万人。在大战当中,一万人的兵力,的确不算什么。鞑子聚集到的八旗骑兵和蒙古骑兵,总数量已经超过五万人。但是,鞑子发动入寇的时间,却非常重要。
鞑子的第一次入寇,是在崇祯二年的十一月。鞑子的第二次入寇,是在崇祯七年的七月。这两次入寇,鞑子都成功的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如果鞑子的第三次入寇,还是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的话,明国的损失,肯定会更大。须知道,这一次,鞑子入寇的兵力,可是大大的增加了。
当初,鞑子第一次入寇,兵力只有两万人左右。鞑子的第二次入寇,兵力也不超过三万人。可是这一次,鞑子光是八旗骑兵、蒙古骑兵,就超过了五万人,再加上这些土著,再加上汉军旗,再加上朝鲜的仆从军,凑够八九万人,号称十万,甚至是号称二十万,都是不成问题的。
况且,这一次鞑子的入寇,针对的主要目标,应该不是明国,而是虎贲军。要是张准无法及时判断鞑子的进攻时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