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动若脱兔,迅若奔雷(4 / 8)
。以后再次和鞑子遭遇的时候,就轮到鞑子享受红夷大炮的肆虐了。
张准跳下马来,握着孙勤恺的手,高兴地问道:“缺失的零部件都复制出来了?”
孙勤恺同样高兴地说道:“不负众望,都复制出来了。”
张准赞扬说道:“你们都是有功之臣。”
其他的工匠都非常的高兴,纷纷上来和张准握手。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他们的确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没日没夜的都在钻研红夷大炮的零部件问题。尽管有红夷大炮作为原型,能够经常的实地测量。但是,红夷大炮毕竟不是普通的佛郎机火炮,不是轻易可以修复的。换言之,复制这些零部件的难度,还真的不小。一些零部件,经过反复的试验,才最终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张准兴奋地说道:“来!连续三发,看看效果!”
孙勤恺说道:“好!”
莫儒是操炮的好手,开炮的工作,自然是交给他来进行了。他带着其他几个炮手,迅速的调整好大炮的角度和距离,然后在里面装上实心弹,又装好发射药。
在这里有一个细节需要提及。在黑色火药时代,大炮的射程,除了炮口的高低角度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就是发射药的数量。在允许的膛压之内,装药越多,发射的距离就越远。反过来,装药越少,发射的距离越短。只有炮口的倾斜度和火药的数量互相配合,才能确定最终的射程。
在没有定量装药的时代,发射药一般是使用勺子计量的,一勺、两勺、三勺……不等。因此,在发射大炮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二十度,三勺”、“十五度,五勺”这样的口令。除了专业的炮兵,一般的人还真是听不懂。张准开始的时候,也听得古古怪怪的,后来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在激烈的战斗中,勺子装药可能不均匀,有的多,有的少,又或者是手一抖,勺子里的火药,撒掉了一半。也可能因为紧张,忘记了勺子的数量。要装五勺的,结果只装了四勺。或者是要装四勺的,结果装了五勺。这样一来,大炮的射程,就要出现误差。
现在,莫儒和孙勤恺借据虎贲军的纸壳火药的经验,对火药的装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他俩按照不同的膛压要求,同样使用纸壳装好一份一份的火药。被装好的火药分量,是不同的。在计算射程的时候,只需要根据炮口的角度和相应的膛压,使用合适分量的发射药即可。
这样的发射方式,在开始的时候,的确有些难度。众所周知,炮兵营战士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