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彩虹六号(4 / 6)
于是实现了。
豪格的叫嚣,同时符合大多数奴酋的心理。以前,鞑子对于大明朝的抗争,实行的是枪打出头鸟的政策。只要你敢于抵抗,鞑子就舍得一定的代价消灭你。按照鞑子的说法,明国内部已经腐烂不堪,只有几枚残存的钉子,还在勉强的吃撑着大明国。鞑子只要将这几枚的钉子除掉,大明国这艘破船,就要彻底的沉没了。
比如说,赵率教。当初,在遵化,赵率教带领的明军,进行了坚决的抵抗。结果,遵化被攻破以后,鞑子屠城,将赵率教的部下,都全部杀死。在第二次入寇的时候,保安州知州阎生斗积极组织军民抵抗,结果,保安州同样被鞑子屠城,阎生斗被毁尸。
按照鞑子的策略,只要将敢于抵抗的明军大臣或大将都杀了,剩下的明军将领,又或者是明国的高官,就没有抵抗的可能了。到时候,鞑子出入明国内外,都如入无人之境。这样一来,就可以顺利的抢掠到更多的物资。届时的鞑子,只有单纯的抢掠的想法,并没有入主中原的打算。即使是最嚣张的豪格,希望攻克明国的京师,也仅仅是想要抢夺钱财和美女而已。
事实上,鞑子的策略,的确是收到了极好的效果。经过鞑子的多次打击,那些有血气,有勇气,有胆量,有能力抗击鞑子的将领,都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明军很多将领,基本上都是老乌龟,老滑头。面对鞑子的攻击,根本不敢主动迎战,生怕自己成为被鞑子重点打击的对象。其结果自然是鞑子来如纵横自如,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大明国,就好像是不设防的鸡笼,谁都可以伸手进来捏一把。
鞑子第二次入寇的时候,大明国软弱的一面,彻底暴露无遗。没有什么明军的将领,又或者是各地的高官,敢于主动抵抗鞑子的攻击了。那些高级的巡抚、督师、总督、监军太监之类的,个个都成了缩头乌龟,坐视自己的辖地民众,被鞑子百般的蹂躏,都不敢有丝毫的主动攻击行为。
然而,就在鞑子暗暗庆幸自己的策略得逞的时候,明国却突然出了一个张准。从情报部门那里获知,这个张准,在黄县之前,就已经杀了不少的鞑子。因此,可以认定,此人和鞑子一定有不共戴天之仇。对于这样的人,只能从肉体上消灭。否则,采取其他任何的方式,都极有可能是徒劳无功的。
皇太极想的更加长远一点。现在明国的内部,也是乱糟糟的,有大量的农民军,正试图推翻明国的朝廷。这个张准,好像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是传言中的第三十七路反军。明国朝廷对于国内动乱的镇压,相当不力。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