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新年新气象,要玩就玩大!(3 / 6)
安府。至于其中的原因,恐怕只有开国皇帝朱元璋才知道了,因为,当初这样的设置,就是他定下来的。后来的皇帝,一直都没有改变。
提到淮安府,就必须提到漕运总督这个官衔。明代的漕运总督的全衔,很长,很难记。一般情况下是“都察院都御史、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地方”。对于这个名头,有必要好好的解释一下,因为张准以后还要经常遇到。
第一个头衔是“都察院都御史”。他们多数是带“右”字的都御史。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左都御史在京主持都察院正常事务,所以“左”字是不能给他们作加衔的。有时是佥都御史,佥都御史则级别低一些,大约是新任者资历浅的缘故。都御史这个职衔虽有点虚,不能参与都察院正常事务,但他可以像其他都御史那样,弹劾惩治他所辖范围内的文武百官。
因为漕运总督是个跨省跨行的官,这个职衔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简单的说来,就是谁不配合我工作,我就有权力弹劾你,不管你是哪省的官。好吧,类似于今天的跨省追捕,但是权力比跨省追捕厉害多了。要是不挂这个头衔,漕运总督就是空架子。反正你奈何不了我,我鸟你做什么?挂上这个头衔以后,别人就不敢嚣张了!
第二个头衔是“总督漕运”。这是他的核心本职。漕运总督驻节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总督天下漕运事务。凡湖广、江西、安徽、浙江、南直隶各省设立粮道,由漕运总督节制,负责征集应征调的漕粮。这些省之粮艘衔尾至淮安,悉经漕运总督查验,方能由运河北上。山东、河南两省的粮船虽不经此地,但亦必须按漕督的统一要求,由其下属官员督查,准时办好漕粮差事。
第三个头衔是“提督军务”。漕运总督和其他各省总督一样,拥有一定的兵权。明代漕运总督统领颍州兵备道、徐州兵备道、淮扬海防道,中都留守司之凤阳等7个卫,洪塘守御所,南直隶之庐州卫、扬州卫、高邮卫、仪征卫、滁州卫、徐州卫、淮安卫、大河卫、邳州卫、沂州卫、泗州卫、寿州卫、宿州卫,海州中守御所等卫所,也都在他的管辖之下。
这些林林总总的卫所,加起来大约有十万人。兵力不可谓不多。尽管卫所制废弛,两三万的兵员,还是有的。所以,漕运总督人称为帅、大帅、漕帅,他设有军门,有中军,左营、右营、城守营。此外,还有大量的漕丁,算是漕运总督的私兵了,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漕运的安全。
漕运总督所在的淮安城的守卫,不须地方政府如山阳县、淮安府的人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