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刺明 > 第262章 杨文岳这个老匹夫!

第262章 杨文岳这个老匹夫!(2 / 5)

人的天下,重武轻文的习气十分严重。随着人口的增加,军人们的子弟经常发生口角,打架更是常有的事。朝廷为了稳定军心,便下令全国凡是有武卫的地方都要设卫学,选优秀的武官与军士子弟入学接受教育。

这样,大明各处的卫学便普遍设立起来,卫学的具体课程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科,后来,乐、御两科合并,只保留礼、射、书、数四科。卫学主要招收军户子弟,但是并不局限于军户子弟。如果附近的民户愿意,也可以将他们的子弟,送到卫学来学习。

卫学的待遇,和外面的官学差不多。一般而言,卫学中的学生分为三等,一等生叫“廪膳生”,只有几个人,每月可从卫学领取廪米六十斤,是最优秀的学生。二等生叫“增广生”,就没有粮食可领了。第三等称为“附学生”,是最普通的学生。

鳌山卫的卫学地点,叫做文庙,主要学习的地方,叫做明伦堂。每天的清晨七点,学生们穿着统一的服装,三三两两来到明伦堂,跟着各位教授学习一直到下午三点。文庙的教风严谨,学生们必须每天熟记老师教的东西,每隔三天,还要温习一遍。

鳌山卫卫学兴盛的时候,文庙占地颇广,由牌坊、礼门、泮池、万仞宫墙、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建筑组成。内有学生额132名,置教授1人,学正一人,教谕2人,训导3人,司吏1人,斋夫10人,膳夫2人,库子6人。

侯山平少年的时候,就是鳌山卫卫学的学生。当然,现在的鳌山卫卫学,已经没有往日的景象。赵寅英对于卫学,向来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睬的。卫学需要的资金,更是不断的拖欠,最后干脆不发了。到崇祯年间,鳌山卫的卫学,已经完全停办了。张准控制了鳌山卫以后,拨付五百两银子,重修了卫学学堂。

但是,建筑可以尽快的恢复原貌,老师却是非常难找。原来的卫学老师,早就自谋出路去了。这年头的文化人,只要肯放下身段,谋生还是不成问题的,孔乙己之类的另当别论。张准的脑袋上,还挂着反贼的头衔,一般的文化人,也不愿意来投靠他。

张准的意思,是将宋应星弄到手以后,再通过他的关系,吸引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到鳌山卫来。只要有宋应星作为榜样,其他的文化人,就不会那么抵触。再加上丰厚待遇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刺激,慢慢的能聚集到一批文人。不过现在看来,要将宋应星弄过来,还得费一些周折。

“这年头,想真正做点事情,真是不容易啊!”

张准情不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