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水军的特色马褂(4 / 5)
要解开的时候,只有借助斧头了。什么?人工解开?你觉得手臂粗的索具,可以用人工解开吗?同样的,要是需要打死结的地方,打成了活结,那是时时刻刻都会要人命的。
又比如说,拉索,拉索也是一门技术活。什么位置的绳索,应该往哪个方向拉,都是有明确的规定,要是拉错了,效果会适得其反的。这一点,在升帆的时候,尤其重要。因为升帆的时候,拉错了索具,导致船只失去控制,甚至是倾覆帆船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针对海军的这些专业知识,张准已经制定了相当详尽的训练计划。只要按照这些计划,按部就班的实施,半年之后,一群相对精锐的水军士兵,就能形成雏形。这些计划,要比杨国华的经验来得精准的多,效果也要好得多。毕竟,那是后人总结了无数前辈的经验,才凝聚出来的成果。现在的张准,完全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总之,水军的建设,和步军有很大的区别。张准以前是海军陆战队的士官,经常和海军协同作战,对海军的那一套,还是有点了解的。所以,才能给提出这些先进的理念。但是,他自己了解,和战士们是否能够全部吸收,并且转化为自己的本事,中间还有一个关键的转换环节。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般来说,三个月的时间,可以让一个农民成为合格的步枪手,但是,三个月的时间,却无法让一个农民成为一个合格的水手。甚至,一年的时间都未必够。陆军的指挥官,经过一年两年的教育,基本上可以上战场了。海军的指挥官却不行。相对于陆军而言,海军军官需要掌握的知识,实在是有点多。后世的一个大副,要是没有十年的航行经验,都是很难胜任的。十年陆军,百年海军,绝对不是说笑的。后世的每个海军强国,都有着几百年经验的积累。PLA海军距离强大,还有很远的距离。
观察了半个时辰以后,张准对水军士兵的训练成果还算满意。基本上,水性这一关,算是过关了。接下来,应该就是重点训练他们的抗颠簸能力了。按照张准的设计,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月左右。他准备到九月份的时候,再来检查。
随后,张准开始给军官们上课。
在上课之前,张准首先给杨国华、周正宇、方贺、刘栋每个人都发了一本厚厚的手抄本大书。当然,薛知蝶已经一早就拿到手了。这本书的宽度,相当于一个算盘,甚至,比算盘还要更大一点。书是用线装起来的,飘溢着浓郁的墨香。书的名字,叫做《航海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