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6章 最后的战斗(下)(6 / 6)
曾经拥有的梦想,曾经拥有的信仰,到这里便该画上一个并不完整的句号……
如果还有来生,崔可夫发誓自己不会再当一俄国军人。因为,他无法再次看到如此多的部下牺牲,无法再次蒙受如此多的损失。
鲜血,将会把斯大林格勒铭记……
1943年5月6日上午10时,德军突击队完成了一次重要突破,在这里防御着的俄国人完全溃散。
当他们攻进敌人核心阵地的时候,找到了一具俄国将军的尸体: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
1900年2月12日,阴风低吼。在沙皇俄国图拉省奥谢特尔河谷的谢列布里亚内普鲁德村的一座小木屋里,降生了一个骨瘦如柴的小男婴,他被取名为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
1927年秋,崔可夫正式完成在伏龙芝军事学院东方系的学业,再度前往中国,担任军事顾问。在这次军事顾问的两年任职期间,崔可夫四处游历,足迹几遍布整个华北、华南和四川省。他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并学会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他和中国很有“渊源”,并且还直接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
1929年,中苏双方在中东铁路问题上出现纠纷,事态愈演愈烈,两国军队在边境地区不断结集。7月13日,苏联宣布与中国断绝外交关系,崔可夫奉命随苏方外交人员撤回国内。
8月6日,苏联军事委员会组建远东特别集团军,任命曾在1924至1927年在中国担任孙中山顾问的布柳赫尔——即加仑将军出任该集团军司令官;15日,苏联政府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16日,张学良发表了对苏作战动员令,决定以东北军的6万兵力分东、西两路抗击苏军。
此时,刚刚回国的崔可夫立即奉命赶赴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部的驻地伯力,在该集团军参谋部从事情报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直接对集团军司令官布柳赫尔负责。
从10月10日起,中苏双方在黑龙江和松花江的汇合处——同江、富锦地区进行激战,中国东北军失利;11月17日,苏军又猛攻黑龙江省东部的密山地区、西部的满洲里与海拉尔地区,再次得手。战场上的失败,使张学良不得不接受了《伯力协定》。
而崔可夫在这次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之中无疑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43年5月6日,崔可夫被击毙于斯大林格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