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火器国产化(4 / 4)
做还是不用心做的问题罢了。
实际上,余风的想法真的没有错,他不知道的历史中,有过这样的一些记载:嘉靖初年,一次海上遭遇战中,海道副使汪鋐击败了自己的敌人——葡萄牙船队,战后,他来到对方毁弃的战船上,发现了一批从未见过的火器,经过演示,他发现这玩意威力很大,值得推广,于是他决定,将此物上交中央,并建议仿照。而汪鋐所缴获的这批佛朗机(即船炮),是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火炮,朝廷十分重视,立刻派人进行研究。
要知道,中国人一向善于研究,但凡世界上弄出个新东西,甭管是不是自己研制的,拿过来研究研究,几天就能造个差不多的出来,仿制且不说,往往质量比原件还要好。到嘉靖二十六(1547)年,明代佛朗机成功仿制成功,比如明军装备的大样佛郎机,全长仅两米,有准星供瞄准,炮身可左右旋转。具有极强大的杀伤力。还有小佛郎机,全长仅九十厘米,炮身附有钢环,可供随身携带,打仗的时候一个人就能揣着走,到地方把炮筒往地上一架,瞄准了就能打,简直就是一标准的掷弹筒。
除了这些步兵炮外,明朝还发明了骑兵炮——马上佛郎机,这种火炮的尺寸比小佛郎机更小,仅七十厘米长,可随骑兵在快速移动中发炮,具有很强的威慑力。
这还是嘉靖年间的事情,大明的工匠造出来的这些火器,就已经如此的多姿多彩了,要到如今,工匠们做出来的东西,只要用心做,总不会低于那水平吧,不是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