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中华体系(1 / 5)
一个谎言能刺激起民众抗击敌人的决心,能让整个国家同仇敌忾,这在当时是交战双方所无法想像的,但一旦发现了其中的甜头,就没有人再会轻视他。
其实早在中国的春秋时,楚国令尹公子元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地杀奔邻邦郑国,直取郑国都城。
郑国的兵力本来就远不及楚国,楚军突然来犯,朝野上下不知所措,国家危在旦夕。郑王郑文公连忙召集大臣商议御敌之事。大臣叔詹说:“楚兵若来,老臣自有退兵之计。”后来探子来报,说敌军已攻破梏邱关,先锋快要打进城来了。
叔詹闻讯,立即下令军队统统埋伏在城内,不让楚军看见一兵一卒。大开城门,内城悬门放下,商店照常开业,街市上百姓来往如常,都城秩序井然和平常一样。没多久,公子元率楚军来到城外,看到如此情景,认为其中必有诡诈,担心万一失利,回去不好交差。于是,暗传号令,连夜拔寨撤军。叔詹空城退楚军,这是“空城计”的起源,也是一起大胆绝伦、成功的心理战。
到了楚汉争霸的时候,心理战更被用到了巅峰,“四面楚歌”这一心理战的典范,让一代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堪称是历史的杰作。
但是现代心理战作为一种专门的斗争手段被普遍重视,却一直进展不大,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中国在这方面应该是起步较早,有着比较完善的专门部门,甚至在各个军事院校也有着政治心理战、经济心理战、外交心理战和文化心理战四门学科。
不过在中国历次的对外战争中,这一新生的战争手段还从来没有被正式使用过,一贯在战术上领先的中国在心理战和毒气战上,都让欧洲国家抢了先,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史称“伊斯坦布尔不成功叛乱”发生的时候,中华帝国的元首李国勇和总参谋长蒋百里却正坐在奔驰的火车上。
自从帝国成立至今,最让李国勇感到得意的不是强大的国防军,也不是版图的一次次扩张,而是以近十年功夫在全国主要城市构筑成的一条条发达的铁路网。
铁路在各个城市的开通,便利的交通极大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也让军队的运输和军事物品的调度变得异常轻松,这其中原日本,现在中国外倭省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东北决战中的百万战俘,其后征服日本后大量的劳工进入,都让铁路建设大大提速。在1914年,朝鲜提供的劳工数量为25万人,大中华联邦提供的数量为70万人,但仅仅一个外倭省,在省长田中建四郎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