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动荡(3 / 5)
而不管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的势力都在纷纷向这些地方渗透,尤其是英国人,一心想要让古老的奥斯曼帝国崩溃,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国家。
而在1909年登基的奥斯曼帝国第三十五任苏丹,穆罕默德·拉沙德·本·阿卜杜勒·麦吉德·本·马哈茂德,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统治者。
1909年,在其兄阿卜杜勒·哈米德被废黜后即位。时值奥斯曼帝国第二次立宪运动正在兴起,政府实权为青年土耳其党组织的统一和进步委员会所控制,穆罕默德成为该党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理想人选,被拥立为新苏丹,在宣誓遵守修改了的1876年宪法后就职。才登基没有多少时候的他,奥斯曼帝国的版图就被欧洲列强所肢解;1910年,北非的黎波里为意大利人占领,1912年和1913年,欧洲属地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几乎全部丧失。
在这样的情况下,奥斯曼帝国领土内的各个民族要求独立的呼声很高,还好随后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挽救了这个古老而腐朽的王朝。
当时的奥斯曼帝国,青年土耳其党的主要领导人军事大臣恩维尔是坚定的亲德派,他期望依靠德国人的力量镇压一切反对的力量,并在同盟国有可能取得的胜利中为自己和奥斯曼帝国牟取最大的利益。
反对恩维尔政策最激烈的就是才荣升准将的凯末尔,他始终激烈反对奥斯曼帝国加入战争,反对在奥斯曼帝国的德国人和中国人,他的内心深处对同盟国取得胜利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尤其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取得辉煌胜利后,原本从王宫里传出了将把他派往安纳托利亚的东部指挥军团和俄国人作战,以期收复穆什和比特利斯等失地,但随即这一建议被中德联手给强硬的否决了,中德的理由很简单,英法对达达尼尔海峡的野心始终未死,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再发动另一次攻势,凯末尔将军最合适的指挥位置应该在这里。这一变故让凯末尔对中德的愤怒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我们不能再穆罕默德五世抱以希望了。”凯末尔的好友,同时也是第19步兵师的参谋长杰尔古特愤愤不平地说道:“一个连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在哪里都不知道的苏丹,又能指望他能对奥斯曼帝国有什么贡献?马哈茂德亲王也是下一任苏丹最合适的人选。而恩维尔那个卖国分子也应该立即下台,由您出任军事大臣才是最合适的。什么英法联军还会在达达尼尔海峡发动攻势,只有鬼才会相信,中国人和德国人摆明了就是在压制您。”
凯末尔怔怔地说道:“我的理想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