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新省(2 / 5)
斯坦布尔不利于自己解决黑海海峡问题;德国和奥匈帝国则认为塞尔维亚和希腊是站在协约国一方的,因此不希望它们强大,而是把奥斯曼帝国看作是自己潜在的盟邦,因此竭力防止奥斯曼帝国的覆灭。
在各大国的压力下,1912年12月,奥斯曼帝国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签订了停战协定。
但事情远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容易,1913年1月23日,奥斯曼帝国发生政变。
新上台的政府青年土耳其党拒不接受和约条件。2月3日,巴尔干联盟各国重新开战。奥斯曼帝国在接连遭到几次军事上失败后,于4月签订第二次停战协定。
这时候,中国和德国联袂以调停姿态出现了,中德两国代表竭力维护奥斯曼帝国的利益,一个是欧洲的强国,一个是亚洲的大国,他们的态度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在一片争吵声中,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签订1913年5月的《伦敦和约》而告终。这项条约悄然地改变着真实的历史,奥斯曼帝国虽然丧失了它在欧洲的几乎全部领土,但却保有了马其顿,这是中德两国代表共同努力的结果。
此时的欧洲各国也终于认清了一个事实,中国和德国才是事实上的盟友。
但远在南京的李国勇却知道,一个月后第二次巴尔干战役就要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迫在眉睫,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
回到国内的高级将领还没有来得及品尝当上元帅的喜悦,就被元首召集进了国防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元帅们,现在全世界的空气中都充满了火药味,我就不祝贺你们的升官了。”李国勇面色凝重地说道:“请你们相信,巴尔干半岛很快就会再次爆发战争,而我所说的世界大战就快要到来,中国的备战工作已经进行了数年,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在座的各位,我们的准备工作是全世界最充分的!”
等元首说完,蒋百里站起身说道:“国防部的计划,在战争爆发后,我们将用6个月到10个月的时间首先解决亚洲问题,亚洲只属于亚洲,我们要把一切在亚洲的欧洲殖民军队赶出去,这是历史赋予中国的使命,这是全亚洲人民赋予帝国国防军的使命!”
看了下李国勇,见元首也在认真地听着,蒋百里继续说道:“在德国,我们前后运送了80万的中华联邦军,将支持着德国将战争进行下去。我们的判断是,一旦战争真的爆发,德国将可以坚持三年以上,而帝国在稳固了亚洲的利益之后,将不会直接投入到欧洲战场,我们将会优先解决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