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巨变前夕(5 / 5)
“你们说元首为什么那么大力援助一个明知就快灭亡的帝国?”蒋百里忽然问道。
见军官们各自思考,蒋百里笑了一下说道:“牵制,只要奥斯曼帝国不倒,英国就无法从这里分心,这里是英国保证欧亚航道畅通的重要地点,是列强角逐的战略要地,是中国今后从亚洲进入欧洲的重要通道!”
他说的没有错,巴尔干半岛历来都是亚洲通往欧洲的必经之路,中国在日后想要进入欧洲,就必须先得到巴尔干半岛,而预先在这里保留一个完全倒想中德,但却已经腐朽的政府,是绝对没有任何坏处的。
巴尔干是个大火药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巴尔干战争之后,各军事强国加紧了军备竞赛,大量征集兵员,研制和生产各种新式兵器,军费大幅度增加。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奥两国军事预算达140亿马克,协约国军事预算也达47.6亿马克。两大军事集团各自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制定作战计划,力图先发制人。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曾经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快越好。”
那么中国呢,中国也准备好迎接这次机会了吗?